612 第五篇椎管内镇痛相关并发症第三十八章椎管内分娩镇痛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椎管内分娩镇痛是迄今为止使用最多,相对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可提供较其他分娩镇痛方法更确切的镇痛, 其镇痛可适应不同的时间长短和疼痛程度;增加子宫胎盘灌注; 缓解“过度通气 -通气不足的不良循环 ”; 为器械助产和剖宫产提供麻醉,副作用少;减少急诊剖宫产的全麻率。其阻滞技术有持续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腰-硬联合阻滞,近来有一些持续蛛网膜下腔阻滞报道。用药方法有单纯阿片类药物(主要是鞘内使用)、单纯局麻药、阿片类药物 +低浓度局麻药。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它仍存在许多不良反应和不安全因素。第一节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阿片类药物用于椎管内分娩镇痛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与其他方应用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相似,但也有其特殊性。1. 皮肤瘙痒阿片类药物椎管内无论在脊髓的任何节段使用均可发生,且鞘内使用芬太尼瘙痒发生率可达80%,是由于芬太尼诱发组胺释放引起的不良反应,瘙痒局限于头颈部,也可散发于躯干和四肢。轻度瘙痒1~3d 可自行消失。脂溶性的阿片类药物虽然瘙痒时间比水溶性短,但很常见且呈剂量依赖性关系。处理:纳洛酮 10~100μg 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纳洛酮能缓解或减轻所有的不良反应,剂量使用得当( 40~100μg)不影响镇痛。对于症状较严重者,要嘱产妇避免抓伤皮肤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组胺药物如非那根等治疗" 2.低血压鞘内单纯应用苏芬太尼或芬太尼低血压的发生率为5%~10%与局麻药或其他药物合用发生率更高。原因可能是疼痛缓解,母体儿茶酚胺浓度下降有关。处理:改变母亲体位、静脉输液、必要时使用升压药。3. 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心动过缓原因不清,可能与镇痛引起母体儿茶酚胺水平急剧下降有关。有观察结果椎管内镇痛使母体血浆肾上腺素浓度下降而非去甲肾上腺素。动物实验显示母体肾上腺素浓度下降,将导致子宫活性增加。子宫张力增加可导致胎儿心率减慢。还有推测认为母体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失衡,引起α-肾上腺素受体占优势的子宫效应,使子宫血流减少。4. 头晕嗜睡是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实行分娩镇痛的产妇活动时要有专人在旁陪伴,不能步出待产室出现头晕时,立即让其卧床休息 ,低流量间歇给氧 ,一般症状很快消失。嗜睡的产妇要经常唤醒她 ,同时要严密观察产妇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以及皮肤、口唇和甲床的颜色。要用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护仪连续监测呼吸、血压和SpO2的变化,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