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制度一、实行设备管理责任制,谁操作的设备,由谁负责保养,多人共同操作的设备,应分工负责保养,使用人员每班生产完清理和保养设备、设施中滞留物,操作人员应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一般性故障。二、加强设备的预防维修工作,按时对设备进行三级保养(操作人员的清洁保养、机修人员的日常保养、机修人员的维修保养)。三、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性能,将设备分类:重要设备、主要设备、一般设备,并根据使用说明书,制定对设备进行小修、中修、大修计划,按计划对设备进行维修,机修人员对设备应做到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四、关键设备的管理:生产流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设备,要进行特别的维护,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五、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正确操作设备,把生产过程中所有的设备故障记录下来,找出原因及时维修并做好维修记录。六、采购的设备和零配件由机修人员检查质量,不合质量要求一律予以退货,设备和主要的零配件机修人员须进行中间监造。七、设备的报废和技改,由机修技术人员牵头和相关的部门人员对设备的总体性能鉴定,确认须报废的或进行技改能达到使用要求的按流程处理。设备的日常管理:一、设备使用、维护规程的制订与执行设备使用、维护规程是根据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和生产工艺要求制定,用来指导正确操作使用和维护设备的法规。规程制定与修改的要求 1. 首先要按照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规定的原则,正确划分设备类型,并按照设备在生产中的地位、结构复杂程度以及使用、维护难度,将设备划分为:重要设备(主机)、主要设备(生产线设备)、一般设备(辅助生产设备)三个级别,以便于规程的编制和设备的分级管理。2. 凡是安装在用的设备,必须做到台台都有完整的使用、维护规程。3. 对新投产的设备,机修部要负责在设备投产前30 天制订出使用、维护规程,并下发执行。4. 当生产准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时,在改变工艺前10 天,机修部要根据设备新的使用、维护要求对原有规程进行修改,以保证规程的有效性。5. 岗位在执行规程中,发现规程内容不完善时要逐级及时反映,规程管理专业人员应立即到现场核实情况,对规程内容进行增补或修改。6. 新编写或修改后的规程,各相关部门进行分开审核,最后各部门汇总审批。8. 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又不能立即停产修复时,必须制定可靠的措施和临时性使用、维护规程,由主管领导批准执行。故障消除后临时规程作废。设备使用、维护规程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