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共生写作教学的四个转变共生写作教学的四个转变 本期话题 “共生写作”给作文教学带来了什么? 主持人语 “共生写作”,是黄厚江老师“共生教学”的思想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共生写作教学主张:用作文教作文,在作文中学会作文,老师和学生一起写作文。共生写作教学有丰厚的实践土壤,操作性强,成效明显,深受一线老师欢迎。本期,特邀请“共生写作”首创者黄厚江老师谈谈共生写作教学带来的几个转变,帮助我们加深对共生写作教学的认识。徐飞老师对共生所引发的关系重建做了深化的思考,向浩老师就一节课例分析了共生写作教学与传统写作教学的异同,李永红老师对共生写作与生活化写作在使用文本方面的共通点进行了梳理。四篇文章,既有宏观的理论探究,也有微观的课例分析,信任会激发起大家的共鸣与思考。 本期主持:徐飞 我们从成功的写作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共生写作的教学方法之后,有不少老师问:什么是共生写作教学呢?共生写作教学有什么样的价值呢?共生写作教学和其他写作教学方法有什么不同呢?这里我们对最后这个问题做简略回答。简单地说,共生写作教学的特点是实现了“四个转变”。 一、把“结论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 我们一直以为,结论教学是语文教学最为普遍也是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这是语文教学低效率的主要原因。语文共生教学就是针对语文教学的结论化和过程缺失,在丰富的课堂实践和大量案例讨论的基础上,运用共生理论总结提出的教学方法。 所谓结论教学,就是教学过程以结论为中心,把结论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以学生掌握结论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或者是直接将现成的结论传递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被动接受现成的结论,或者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为了推导、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印证一个既定的结论。 结论化写作教学的常见表现,就是老师出题目、学生写作文的反复循环。学生就是反复写,老师就是反复打分数,写评语。所谓写评语,常常就是给学生的作文贴一个结论性的标签,评价学生作文好还是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结论性的作文指导课,就是讲写作知识,讲写作技巧,讲高考、中考的评分标准,就是告诉学生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什么样的作文能得多少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以结论为中心的写作教学其实既没有“教”也没有“学”;即使有“教”有“学”,“教”和“学”也是脱节的,老师的“教”并不能对学生的写作发生作用。 在结论式的写作教学之中,写作课上没有写作,老师没有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