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吉林省人参加工企业进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讨论吉林省人参加工企业进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讨论 吉林省人参加工企业进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讨论 [摘要]所以本文从企业的三个不同的层次着手,分析吉林省人参加工企业现状及存在问题,找出制约产业进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加快人参加工产业健康进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参加工业 龙头企业 国际竞争力 人参是宝贵的稀缺资源,但是由于对利润的片面追求,我省在产量上大肆扩张,虽然产量占世界 70%,占全国的 85%,年产鲜参 15000 吨(干参 4000 吨),但总产值不到 6 亿,可想而知,人参从“珍品”变成了“大路货”。究其根源在于目前我省的人参产业从生产、加工到销售仍停留在粗放的经营方式上,特别是人参加工企业的无序竞争严重制约了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目前吉林省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参加工企业约有 400 家,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骨干企业,二是小企业,三是个体加工参户。三个主体参加市场的程度不同,发挥作用甚微,导致市场活力不足。 一、吉林省人参加工企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1.个体加工参户无序竞争 在我省人参加工业中,个体参户约占 50%,个体参户沿袭传统的“一口大缸,一口大锅”的加工工艺,凭着多年的经验进行加工,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可言,加工的主要产品是红参和生晒参,营销的主要渠道是到广州、深圳等城市自行推销。这些个体加工业户文化水平低,而且几千年来形成的小农意思一直禁锢着他们的思想,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全局意思,更不用提谋划整个产业的进展了。为了实现自己的私利,他们不惜“大打出手”,压等、压价现象屡见不鲜,最终导致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正是他们这些利己行为,缺乏全局意思的观念,最终导致了被誉为“东北三宝之首”的人参,从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珍品”变为“大路货”,同时也抑制了整个产业的进展。 2.小型加工企业在弱势中徘徊 在人参加工行业中,小型加工企业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市场份额上都占有很大比重,这些企业有固定的销售渠道,一部分是订单加工,其余部分主要是避过大企业在南方的主销区,占据中部和北方的部分市场。但是,作为人参加工业的一个主体,却是一个弱势群体。无论是在技术上、设备上还是人才上,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国内外的市场上,都处于劣势地位。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企业主素养有限,缺乏专业的管理技能,由于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只需安心生产;二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