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国债期货的要求与危机探究 国债期货的国债期货是以标准化的国债交易合约为标的的金融衍生品,是买卖双方通过交易约定在未来特定的交易日以约定的价格和数量交收一定国债品种的交易方式。1976 年 1 月 6 日,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上市 90 天短期国债期货合约,标志着国债期货交易的开始。作为利率期货的主要品种,国债期货交易自推出以来进展迅速,交易规模在利率期货各品种中名列前茅。目前,交易最活跃的国债期货是 cBot 的中长期国债交易以及 cme 的短期国债期货交易。在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国际金融市场上,国债期货交易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3.27”国债期货事件的启发 现货市场规模越小,期货市场越容易被操纵 1.“3.27”国债期货事件分析谈到国债期货,不得不涉及“3.27”国债期货风波。为了活跃国债二级市场,带动一级市场,我国曾由政府和市场组织者引入国债期货,并于 1992 年 12 月28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试行。所谓“3.27”国债期货风波,是指在 1995 年2 月 13 日财政部公布的 1995 年新债发行量被认为利多,且 1992 年发行的 3 年期国库券——3.27 国债本身贴息消息日趋明朗的情况下,空方在行情飙升后蓄意违规抛出大量卖单,打压价格,致使多头全线暴仓的事件。“3.27”国债风波以及后来的“3.19”风波发生后,1995 年 5 月 17 日,中国证监会鉴于当时并不具备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做出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决定。 从 1992 年到 1995 年,中国的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利率期货品种在经历短短的 30 个月后便告夭折。但是,当年的实验并非完全失败,追溯其进展历程,可以得到很多启发。当年国债期货市场上风波不断,并不仅仅是由于个别交易者蓄意违规,而是由于当时国债期货市场中存在的根本缺陷造成的。前车之鉴,发人深思。 (1)对国债利率风险的套期保值需求是国债期货推出的必要前提。任何一种期货品种的推出,都必须基于套期保值的需要,一般而言,在比较成熟的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者要占 20%—30%。利率未市场化导致的套期保值需求缺损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是当年国债期货交易暂停的根本原因之一。由于国债价格与市场利率呈反向变动关系,当市场利率变动时,国债持有者承担着利率风险,国债期货正是基于规避这种风险的需求而产生的。在这一连串关系中,利率的市场化是前提。然而,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我国的利率水平和结构均由官方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