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国有企业扁平化管理分析国有企业扁平化管理分析 何小龙 王敏涛 马锦燕 关键词:国有企业 国企 管理 扁平化 一、当前国有企业管理模式 当前,国有企业普遍采纳“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管理模式,企业管理层处于金字塔顶端,往下会根据职责分工设置一定数量的职能部门,各部门可能又会下设一级或几级的处(科)室,直至每一位员工。对企业的下级单位,也均采纳一级管一级的垂直管理形式,而每个单位也会各自形成内部的分级管理结构。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管理层的决策通过各级中间管理层,最终传达到执行者,反之亦然。 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起步较早,经过了长期的进展和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稳定的管理体系,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分工明确,权责清楚。随着层级增多,企业的整体运营将被层层分解,直至最末端的管理单元。每个管理单元有着相对清楚的职责界面,它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管理的细化也可以降低用人要求,并相对提升工作专业化水平;二是权力集中,政令统一。企业的权力链直线分布,上下级隶属关系清楚,各项决策的上下传递将更加高效顺畅,更具权威性,有利于指挥体系的集中统一,使各方面工作步调一致、令行禁止;三是结构稳定,梯队有序。由于组织机构的设置是根据企业运营管理需要逐渐完善而来,在运转中也有着清楚的流程和规则,容易保持相对稳定的结构。同时,层级设置将更方便地构建合理人才梯队,也为职工提供了更明确的晋升目标和方向;四是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层级式组织机构可以更有效落实“四同步”“四对接”要求,在各管理层级同步构建党的组织,将党的领导充分体现至企业运营各环节。 但是,等级结构管理模式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流需要层层下达,层层反馈,不仅降低了信息流的传输效率,更加大了信息失真风险;二是在跨专业特别是处于“金字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塔”相对底层的专业间协调时,信息流无法有效地横向传输,往往需要经历一个“上传-处理-下达”的过程,不利于工作配合;三是等级式管理机构复杂,管理队伍庞大,各层级都需要配置一定的管理人员,增加了管理成本;四是员工工作面单一,创新主动性不足,也不利于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扁平化管理模式利弊分析 与传统等级结构管理模式相对应的便是扁平化管理,它通过压缩管理层级,拓宽管理幅度,构建出更为“扁平”的组织架构。当前,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