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在冷暖中体会炎凉在冷暖中体会炎凉 翻开这本散文集,展现于眼前的是他对往事的追溯和思考。文中有童年单纯欢乐的情趣,有年少不谙世事的疑虑,更有一个懵懂的孩童对人间冷暖的认识和一位成熟的中年人对世态炎凉的体验。 当时,鲁迅正遭受着黑暗现实的打击、煎熬。反动派的迫害,所谓“正人君子”的攻讦、同僚的排挤,让他在这种“虽生之日,犹死之年”中放下现实生活的沉重枷锁,试图在温馨的回忆中获得慰藉和寄予。温暖的记忆在冰冷的现实中复苏,从早年生活的种种冷暖中,鲁迅感悟着世俗百态的炎凉。 在我看来,《朝花夕拾》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血肉丰满的鲁迅,不是一个冷峻而犀利的批判者,也不是我一贯以为的看到什么不顺眼就痛骂的文学狂人。这部散文集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记忆深处的温馨,一种时过境迁的感怀。在他的笔下,有为给予他母爱的阿长的祈祷,有对无私教诲他的藤野先生的感激,有对怀有民主思想而命运不济的范爱农的深切同情。现实的鲁迅应是寂寞的,因为无人和他并肩作战,无人可逃过他横扫千军的如椽大笔。他是个眼睛里容不得沙子、思想里容不得平凡的人。可是面对回忆,他变得有些感性了,不带刀光剑影,没有大刀阔斧地砍杀自己眼中的丑恶。对于那些失败与不足,都用平淡的言语一带而过,让读者揣摩与怀想。 这种变化可能源于时间的流逝,毕竟那是“朝花”,而现在才“夕拾”,老去的人回忆过去的事往往饱含一种眷恋、感怀的情绪。但假如以为这些温馨就可以遮盖回忆中的苍凉,那就大错特错了,鲁迅战斗的人生不可避开也不着痕迹地为这抹温情涂上冷峻的色彩:本是乐趣横生的五猖会却在不近人情的父亲的为难下,变得毫无意义;私塾的启蒙学习突显出当时教育方式对儿童天性的扼杀;对自己“仇描”的思考则表达了毋庸置疑的讽刺精神。过往生活中无法抹灭的冰冷和打击,也成为鲁迅先生的“朝花”。 鲁迅先生在抒写早年冷暖时究竟是怎样一种心境呢?他说:“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那么他是无聊而又在庆幸的吗?“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只有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那么他是失望而又坦然的吗?可能都有吧。我注意的是他的小序中特别介绍的写作背景:“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