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在变式教学中促思维提升在变式教学中促思维提升 小学数学高年级阶段,抽象知识增多,思维难度加大,有些学生学起来就显得有些吃力。针对现状,老师应适时对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进行变式,常常进行变式教学,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数学“四基”,领悟数学思想,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一、一题多变,培育思维灵活性 一题多变,就是题目变式。从一道例题或练习题出发,运用逆向或横向思维,变换题目的条件或结论,使原来的一道题变成一组变式题。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使学生随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积极思考,设法想出解决的办法,从而防止思维定势,培育思维的灵活性。 新授课中,一题多变,往往能起到联系旧知与新知的桥梁作用。在例题讲解中运用一题多变,就不用列举大量的题目而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能使他们从一道题中获得解题的规律、技巧。 例如:在讲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时,复习时先出示:林阳小学去年有 24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 ,增加了多少个班级? 变式 1:林阳小学去年有 24 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 ,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 变式 2:林阳小学去年有 24 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减少了 ,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 这组变式题由旧知到新知逐步过渡,先是复习了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接着条件不变,改变问题,即变成了新授的例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接着改变例题中的一个条件,就变成了另外一种与之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增加”与“减少”的不同。这样的变式,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促进学生对新授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强化了旧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有效克服思维定势带来的不良影响,做到举一反三。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二、一题多编,培育思维的宽阔性 复习课中,精心设计一些有坡度的题组,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扩展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突破思维活动的局限性,将其扩展到必要的广度。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之后,进行了综合性练习,老师出示了 一组变式题:有三种图书,《数学故事》32 元,《成语故事》99 元,《科幻故事》68 元。 (1)三种书各买一本,一共需要多少元? 32+99+68=(32+68)+99=100+99=199(元)。 (2)四年级有 5 个班,每班买 4 本《科幻故事》,一共用去多少元? 4×68×5=(4×5)×68=20×6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