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基层宣传工作调查与思考基层文化队伍是作为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重要力量,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对于推动我市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桦甸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基层文化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呈现较快发展态势。近期,我就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对调研掌握的情况进行梳理,形成如下调研材料。一、总体情况这几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宣传思想文化干部脚踏实地,兢兢业业,认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较好地完成了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宣传文化事业的的大发展和大繁荣,付出了辛勤汗水,也取得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文化宣传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家、省、市对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相比,差距很大,问题不少,现状不容乐观。(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基层领导干部意识不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足。部分干部对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搞经济建设,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因此,对农村文化工作经费的投入不够重视,文化阵地建设明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建设不够均衡,现有设施作用发挥较小,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2、宣传文化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整体素质不高。一是“先天不足”。人员来源比较杂,科班出身少,第一学历大专以上的比例不高,大多是工作之后再进修、再深造取得的。二是“专业人才少”。宣传文化部门干部绝大多数宣传文化管理方面知识匮乏,只能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费时费力抓不到点子上,工作上很难打开局面。三是结构不够合理。从年龄结构看,一些学科和专业人才断层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高中级专业人才年龄构成偏高。40岁左右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比重较小。从知识结构看,属于“带头人”的人才太少。第1页共4页在宣传文化领域能够担当起懂专业、能带头的人才少。不少人知识结构老化,仅停留在“技术性”层面,缺乏发展后劲。这种人才结构,很难适应和满足目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3、业余文化人才缺少管理激励机制。近几年来,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重视,以民间艺人、文化传承人为主的业余文化队伍在我市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为繁荣发展全市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由于长期以来对业余文化队伍,特别是民间艺人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清、重视不够,虽然通过文联组建了多个文化艺术协会,但是对民间艺人等业余文化人才的管理仍处于自发、松散状态,平时也没有什么扶持激励政策,影响了其作用发挥和水平的提高。二、原因分析1.思想认识上的误差。少数领导重视不够,认为宣传工作可有可无,干好干坏都一样。一是对宣传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认为抓经济建设是有效益的,抓文化建设是附带的工作,甚至是“亏本”的买卖。二是宣传文化工作者的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搞好宣传文化工作是领导的责任,经费来源是上级部门的事,自己不去主动争取。宣传文化工作形式还比较单一、手段落后,工作缺乏创新意识。2.体制原因。市委宣传部对基层宣传干部的选拔、任用、调动情况了解不多,没有评议权、考核权、人事建议权,对乡镇党委宣传委员的任免,也不征求常委宣传部长的意见。同时,当前宣传文化干部的思想极不稳定,基本不在工作状态,原因是专职文化员因兼任乡镇其他工作过多,以干好乡镇中心工作为主,因为镇政府对年终与奖金挂钩的干部考核以中心工作为主。3.市场经济的影响。因宣传思想工作是务虚工作,缺少很强的吸引力,加之政治、经济待遇不很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却向“利”边行,引进人才难,甚至一些人才相继外流。4.用人导向原因。第2页共4页在一些人心中认为宣传干部“书生意气”、“只能干务虚工作,没有实际工作能力”等,因而在使用过程中与其他部门干部比,往往提拔、交流较慢,担当重要职位的少。5.自身努力不够。自加压力,不辱使命,勤奋刻苦,开拓创新等方面不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三、加强宣传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1.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宣传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