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 童 血 培 养 规 范 化 标 本 采 集 的 中 国 【专家共识】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s,BSIs)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在循环血液中呈一过性、间歇性或持续性存在,对机体所有脏器,特别是心脏瓣膜、关节等造成损害,严重者可导致休克、多脏器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甚至死亡 [ 1] 。血培养可为血流感染的临床病原学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2] 。由于儿童血容量低于成人,自主配合依从性差,因此,如何规范血培养标本采集、降低污染率,对于血流感染的诊断至关重要。在我国目前对儿童血培养的采集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而国外相关指南又难以符合我国的实际需求,因此制定本共识,以便规范儿童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操作流程,为儿科临床提供血培养规范化采集的参考依据。 一、适用范围 本共识规定了儿童血培养标本采集的要求,适用于对中国儿童患者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运输的指导。 二、术语 和定义 血培养: 将 新 鲜 离 体的血液标本接 种于营 养培养基 中,在一定温 度 、湿 度 等条件 下 ,使 微生物生长 繁 殖 的一种人工 培养法 [ 1,2,3] 。 一套 血培养: 从同 一穿 刺 点 采集一瓶 或同 时 采集多瓶 的血液标本 [ 4] 。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 是指血管内置 管定植 细 菌 、真 菌 后 ,该 菌 进一步 导致血流感染、菌 血症 。本共识提及的导管包 括 中心静 脉 插 管、动 脉 插 管、经 过外周 静 脉 的中心静 脉 插 管、血透 置管等 [ 5] 。 三 、血培养指征 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当临床医生考虑患儿可能存在血流感染时,应及时进行血培养。与其他年龄段儿童相比,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易于发生血流感染且与其母体感染相关性高,因此本共识对新生儿(0~28 d)和儿童患者(29 d~18 岁)可疑血流感染的临床指征进行分别表述。 (一)新生儿(0~28 d)血培养的临床指征 包括新生儿母亲分娩时胎膜早破(≥ 18 h)、疑似绒毛膜羊膜炎、白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升高、持续性发热高于38 ℃、孕期生殖道及肛周 B 群链球菌定植;并且新生儿本身具有体温升高或降低,心率、呼吸频率加快,白细胞计数升高(6 h~3 d≥ 30×10 9 /L,≥ 3 日龄为≥ 20×10 9 /L)或降低(任何日龄<5×10 9 /L),C 反应蛋白升高(出生6 h 内≥ 3 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