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核心规律总结与运用大盘点《考试大纲》明确指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考试范围,其主要内容包括:⑴氧化剂、 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判断;⑵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的相对强弱的判断;⑶氧化还原反应方面的种种计算;等等。为此,在复习中必须熟练地掌握好这些知识,同时,还要善于从这些知识中去挖掘隐含着的重要核心规律,学会运用这些规律去解决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方面的各种问题,最终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一、重要核心规律总结规律之一:性质规律1. 某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则该元素只具有氧化性。这是因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该元素的化合价只能降低,不可再升高。例如,KMn+ 7O4、H2 S+6O4、H+、 N+5O3-、F02(无正价 )等。2. 某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则该元素只具有还原性。这是因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该元素的化合价只能升高,不可能再降低。例如,KC-1l、N0a(无负价 )、Na2 S-2等。3. 某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则该元素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这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该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升高或降低。例如,C0、S0、Fe+2、 S+4O2 等。4. 金属单质只具有还原性,非金属单质多数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少数只具有氧化性。5. 含同种元素相邻价态的两物质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C 与 CO,CO 与 CO2,Cl2 与 HCl,浓 H2SO4 与 SO2 等均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判断物质(微粒)可否作为氧化剂(或还原剂),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之二:强弱规律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物质(微粒)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分别为: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根据这个规律, 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出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物质(微粒) 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相对强弱; 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帮助我们帮助判断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规律之三:价态变化规律1. 中间变两头——歧化反应。例如,3C0l 2+6KOH=5KC-1l+KCl+5O3+3H2O。2. 两头变中间——归中反应(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的反应)。例如,H2 S+6O4(浓)+H2 S-2= S+4O2↑+S0↓ +2H2O、6HC-1l+K C+5lO3=KCl+3C0l2↑+3H2O。说明:当氧化剂为强的氧化剂或者氧化剂过量时,还原剂可转化成比其邻位价态更高的产物(不可出现交叉现象);反之亦然。例如,⑴H2S+3H2SO4(浓,过量 )=4SO2↑+4H2O (H2S-2⋯⋯→ (S0)⋯⋯→ S+4O2);⑵3H2S(过量 )+H2SO4(浓)= 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