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教学设计地理组李春【课题】高中地理必修1《水循环与洋流》的水循环部分。【教学目标】1、能说出地球上水体的组成和水资源的概念。2、通过实验探究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3、绘制简单的水循环示意图并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4、通过举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5、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6、通过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认识人类活动应正确运用水循环原理、遵循自然规律,从而树立科学的资源观。【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思路】一、背景分析1、《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和理念:要求学生在初步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2、 解读课标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够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学生对于 “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 “读”,而且还要会 “说”、会“画”、会“用”。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等。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水循环与洋流》的第一课时,是开篇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相互联系的水体” :这部分内容对水圈的构成、自然界中的各种水体之间的关系作了简要的介绍。这个知识点浅显易懂,目的是为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作基础知识方面的铺垫。“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材首先给出水循环的概念,然后紧紧围绕一幅 “水循环示意”图,以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为主,具体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