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作业设计案例 一、作业简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是学生在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 单元“认识人民币”(解决问题)新授课学习后为学生设计的一组作业。在学生认识人民币后,教者进行一些巩固练习和主题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加强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综合运用所学的人民币的相关知识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课内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学会有序思考。课后有必要巩固学生对人民币的运算和换算,沟通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使用对象 本作业的使用对象是一年级小学生,在第二学期学习人民币之后使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以及“认识人民币”等知识。因此,在此基础上完成作业,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和困难。 (三)作业目标 1.巩固解决购物中实际问题的两种策略:尝试-调整、有序罗列。 2.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不断加深学生对每种人民币的认识,深化对100 以内数概念的理解以及计算。 3.经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感受单位换算的作用,提高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作业内容 课堂作业 ※基础题 数学书第 59 页练习十三的第 3 题和第 4 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批改。) 自我评价: 请你根据自己的表现来评一评,看看能获得几颗 。 认真小达人 讲题小达人 解答小达人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人民币的基本换算能力,为后面活动做准备。巩固所学的解决问题的两种策略:尝试和罗列,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优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来评一评,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为接下来顺利进行课堂活动做好铺垫。 ※提升题 1.同桌合作,模拟兑换 (1)用 1 元可以换成几角,有几种换法?动手换一换。 (2)商店马上要营业了,用 10 元换 1 元和 5 元的零钱,有几种换法?用你桌面上的学具和同桌换一换。 设计意图:巩固之前所学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并为接下来模拟购物活动中的付钱和找钱做好准备。 2.小组合作,模拟购物 商店正式营业,迎来了它的第一位顾客,看看他买了什么吧!(播放视频) 4 人小组,分工合作,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再进行交换角色进行买卖。 购物卡: 记录单: 物价物价应付付应找品代号 格 品代号 格 的钱数 的钱数 的钱数 (1)活动要求: ①分工合作,文明购物。 ②做好记录,每次可以买两样或三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