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为本” 的教学设计案例1— — “氧化还原反应” (必修)第1 课时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概念原理类的内容,是高中一年级全体学生都要学习的重点知识。该内容教学可安排两课时。第1 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形成认识化学反应的微观视角,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过程,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模型。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氧化还原现象。 (2)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过程,初步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认知模型。 (3)通过设计汽车尾气综合治理方案的活动,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初步形成绿色应用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评价目标 (1)通过对食物脱氧剂作用的探究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的水平(定性水平、定量水平)。 (2)通过对具体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和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本质的认识阶段(物质水平、元素水平、微粒水平)和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视角水平、内涵水平)。 (3)通过对汽车尾气绿化处理方案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二、教学与评价思路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与评价思路示意图 三、教学流程 1.宏观现象 【学习任务1】实验探究食品脱氧剂的作用。 【评价任务1】诊断并发展学生化学实验探究的水平(定性水平还是定量水平)。 学习任务1 教学流程图 Ⅰ宏观现象 化学科学实践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实验设计 诊断实验探究水平 Ⅱ微观本质 化学科学思维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发展知识关联结构化的水平 发展认识思路结构化的水平 Ⅲ问题解决 化学科学价值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绿色设计方案的评 价和选择(小组讨 论交流活动表现) 展示: 月饼盒中的小包装袋 提问: 为什么要放小包装袋? 包装袋中有什么物质? 这种物质有什么作用? 设计实验: 探究小包装袋中的物质的作用 讨论化学原理: 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真实情境素材 引发探究问题 实验探究 符号表征 2.微观本质 【学习任务2】解释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评价任务2】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本质的认识阶段(物质水平、元素水平、微粒水平)。 教学任务2 教学流程图 【学习任务3】建立氧化还原反应认识模型。 【评价任务3】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