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万个为什么》导读课 教材解说 “快乐读书吧”聚焦的是科普作品,主要推荐的是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作者的讲述方式跟常见的儿童科普读物不同,是以“屋内旅行记”的方式一站一站地讲述,书中的问题都是“看似简单,却并不那么容易回答”。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去读,教材在编写的时候,也独具匠心: 1.三小步激趣。教材以《十万个为什么》中的三个问题开篇,直截了当地引发读者好奇:这些看似常见的问题,我为什么从来没有想过?作者到底是怎样来解答的?就这样,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被激发了。紧随而至的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一句话简介,让我们知道作者写的不是常规的百科问答,而是在家中进行了一次“屋内旅行记”,帮我们解答那些看似简单又很难回答的问题。 为什么“说到科普读物,就一定会提到这本书呢?”多半是因为书的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生动 有趣。教材呈 现 了整 本书的开头 一段 ,内容不长 ,却能 以小见大 地展 现 作者的自然平 实 的讲述方式和生动 有趣的语言特 点 ,打 破 了我们对 科普作品“枯 燥 深 奥 ”的固 有印 象 ,就好像 有一个老 朋 友 在讲述带 有科学常识 的生活趣事 。 2.两 贴士 助 读。在“小贴士 ”中,编者针 对 学生在阅读科普作品给 出 了两 点 建 议 :一是遇 到不理 解的科技 术 语,试 着 用 之 前 学习的方法 去解决 ; 二 是引导学生阅读之 余 查 一查 书中谈 到的科学问题2 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这两点在单元学习中已经有所涉及,这里再次提出希望学生能够将课内的方法迁移到课外,更好地为课外阅读助力。 3.四推荐拓展。在“相信你可以读更多”一栏中,推荐了其他优秀科普作品,有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丛书,还有李四光的《看看我们的地球》、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贾兰坡的《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让学生进一步走进科普读物,了解科学的无穷奥秘,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最好还能有效运用本单元的提问答疑的方法。当然,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还可以推荐自己熟悉的适合学生阅读的其他科普书目。 学情分析 和生活相比,大部分学生对大自然和新科技更感兴趣,一方面是 因 为孩 子 在成长 的过程中,对周 围 事 物好奇 的时间 段 大致 出现在三 四岁 ,但 是 因 为年 幼 时理 解能力不 足 等 原 因 ,没 有很 好地得 到回应 ,对生活的好奇 心 变 成了一种 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