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学教案 讲授时间 章、节 备注 4学时 第 1章第 1、2、3、4节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本质、会计对象、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会计方法及其构成等内容。 重点内容 会计涵义、会计对象、会计的职能、会计方法等。 难点 会计的涵义、职能、方法。 讲授内容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 1.人类会计行为的起源 政治经济学家恩格斯曾说过,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的;它是从丈量土地和测量容积,从计算时间和制造器皿产生的。在人类历史上,无论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会计思想、会计行为的起源和发展与数学的起源和发展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从人类从事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的需要中得出会计与数学发端于同一源流,二者的产生出自人类的同一动机。 人类最初的会计行为——计量和记录行为,是建立在数学的表现方式上。因此,到目前为止数学依然是现代会计学的一大支柱。 2.人类会计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 人类会计行为的产生是以人类生产行为的产生、发展为根本前提的。 (1)有了生产便有了会计行为 (2)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怎么来理解这两个前提呢?我们认为只有当人类能够正常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以至生产的收获大体能够保障人类生存和正常繁衍的需要时,人类关心劳动耗费、劳动成果的思想就自然会生产,因此,才可以说人类为管理社会生产而着手计量、记录的时代开始了。因为,最初会计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由生产者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收支日等等记载下来”,只有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剩余产品之后,会计才渐渐地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由专职人员进行。所以,人类会计行为的产生要根据“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和人类的生产水平”来确定产生在何时。 发展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会计的产生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和制约的。我国“会计”产生于西周,发展于唐朝,会计的发展经历了5个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1.原始社会: 在原始社会,对生产活动的计算和计量仅凭部落首领的头脑记忆。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生产活动频繁,劳动产品增加,剩余产品出现,单凭头脑计算和记忆已远远不够,于是产生了 “结绳记事”、“刻木求日”、“垒石计数” 等记录和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