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杨绛的《我们仨》、《洗澡》等一些著作。有一些感触,写在这里,是一种总结,也算是一种回顾。 杨绛是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是钱瑗女士的母亲,《我们仨》就是她写的他们家的一些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每句话,每个字,都透着浓浓的亲情气息。 整本书的开始是一个“梦”,一个“长达万年的梦”,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与她的家人在一条古栈道上的离离合合、聚聚散散。一开始看的时候,我看不懂她的那个梦是要说明什么,只是看字面的意思,就当看一篇小说。但当我看到后面的内容时,我才明白,这个梦是她们一家在一起走过的最后一段人生路的写照。她欲扬先抑,开篇就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我阅读的兴趣。 杨绛的写作风格和我以往见到的许多作家的风格不同,前一段时间我看余秋雨的文章比较多,他的文章总是在表象中寻找内涵,寻找风景之后的文化,寻找大背 景、大道理 的。他追 求 的是“大”,还 有许多作家群 起效 之,结果 却 都丢 了自 己 的风格,又 学 不到他的“大”,所 以余秋雨得 以闻 名 。而 杨绛不一样 ,她注 重 细 节 ,从 生活 中的每一件 小事下 笔 ,看似 零 散的点 点 滴 滴 ,都可 以成 为 她文章中的亮 点 。而这些点 点 滴 滴 ,正 是我们平 时觉 得 不足 挂 齿 的那些片 断 ,但杨绛却 可以把 它 们串 在一起,就像 把 散落 的珍 珠 串 起来 ,就变 成 了一条项 链 。她不直 接 抒 发 感情,不直 接 议 论 人事、阐 述 道理 ,她只是从 容地 叙 述 ,将 那 些 她 家 里 的 小 事 娓 娓 道 来 , 变 成 一 篇 篇 的 文 章 。 但 就 是 这 样 细 致的 、 不 动 声 色 的 讲 述 , 使 读 者 有 了 更 多 理 解 、 想 象 的 空 间 , 她 所 要 表达 的 主 题 也 在 这 样 的 讲 述 中 慢 慢 地 浮 上 水 面 。 这 本 书 的 内 容 我 也 比 较 喜 欢 , 字 里 行 间 满 满 的 全 是 要 溢 出 来 的 亲情 。 我 很 珍 惜 亲 情 , 很 爱 我 的 爸 爸 妈 妈 , 很 喜 欢 幸 福 的 家 庭 生 活 。 所以 这 本 书 的 内 容 也 算 是 配 合 了 我 的 心 情 , 所 以 特 别 喜 欢 。 杨 绛 的 书 我 还 在 找 着 看 , 她 的 作 品 风 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