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基于安阳历史文化资源的初中校本课程开发讨论基于安阳历史文化资源的初中校本课程开发讨论 摘 要:地方课程是伴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诞生的,是基礎教育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我国教育界广泛关注。安阳最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有"洹水帝都"、"殷商故都"、"文字之都"之美誉。安阳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殷墟,羑里城,中国文字博物馆、红旗渠、曹操高陵……本文在前期进行课题讨论基础上,明确了积极利用安阳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地方课程讨论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方课程;安阳历史文化资源;校本课程;开发讨论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 安阳历史悠久、文化斑斓而厚重,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这里有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有中国文字博物馆,有颇受争议而专家们一致认定的魏武王曹操高陵,有被国际友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这是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先生对古都安阳的由衷赞叹。 安阳历史文脉源远流长,熠熠生辉,独具魅力,在中华民族的进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中华民族的文字之根、文化之根和人祖之根。 人祖之根——古以来,安阳就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摇篮之一。安阳西部的小南海原始人洞穴,是 25000 年前旧石器时代一处人文景观,这里出土了7000 多件人类使用过的石器工具,以及大量动物骨骼化石,史称“小南海文化”。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文字之根——夏鼐先生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一文中指出:“商代殷墟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化,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三个要素。”殷墟为中外考古史上所罕见,位居 20 世纪中国 100 项重大考古发现榜首。甲骨文在安阳被发现,宣告我国在殷商时期就已形成较成熟的文字体系。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甲骨文的发现,是照亮中华文明的一盏明灯。 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它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