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基于职业认同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育刍议基于职业认同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育刍议 在幼儿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同时,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局面。幼儿老师流动性强,离职率高,由于幼儿老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待遇低,很多人把这个职业仅仅当作一个跳板,使得大部分幼儿园年年都要招聘新老师,天天忙培训,却留不住人,长期处于师资紧张的境地,致使幼儿老师队伍不稳定,专业化进展进程缓慢。另一方面在职的幼儿老师中也存在很多让人失望的现象,比如很多的幼儿老师对于所从事的职业意义、地位认识不足,不安于当一名幼儿老师,人心思走;或是对幼儿老师这个职业缺乏兴趣,意志消沉,得过且过,满足于将就应付等等。面对这样的现实,人们对于幼儿老师质量的提高也就有了深切的期待,幼儿老师的专业成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幼儿老师职业认同感职前培育的意义 国外的相关讨论证明,老师职业认同对师资队伍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因此幼儿老师职业认同感不高是造成目前局面的原因之一,面对这样的现实,人们对于幼儿老师质量的提高也就有了深切的期待,幼儿老师的职业认同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职业认同作为幼儿老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可视为幼儿老师专业成长的起点。幼儿老师职业认同是指幼儿老师对其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等所持有的看法和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期望的一致。它包括个体对幼教职业本身的特点、社会职能和社会地位等的认识和看法;对从事幼教职业应具备的素养的认识;个体乐于从教的意愿以及从教时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如自我实现与满足的心理表征等。 目前职业认同感的培育多通过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来进行,一般侧重于后面两个环节。近年来,逐渐发现,对于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学前教育学生中有一大部分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职业适应不良、角色转换困难、从业能力不足和职业价值观缺失等现象。这些使我们认识到职业认同感的培育不应只依靠于幼教机构来进行再教育,学校在职业认同感培育方面也应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我国幼儿老师主要是通过各类师范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来进行培育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对幼教职业的认同是老师情感最持久的源动力,是从事幼教职业的基本心理准备。良好的职业认同感能够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前对于幼儿老师这个职业有正确地认识和态度,能够有目的地为将来从事的职业做好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能够顺利地度过从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