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天若有情天亦老天若有情天亦老 艾:苏老师您好,听您的名字,再见到您本人,有一种很大的反差,您并不沧桑。苏沧桑是您本名吗? 苏:是的,是我父亲起的。 艾:每个父亲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起个很琼瑶式的名字,很漂亮的名字,怎么您的父亲偏偏取名“沧桑”? 苏:我的名字看上去像笔名,其实生下来就叫这个名字。因为我出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时我爸爸是知识分子,他觉得这个世道太乱,不好,所以他希望天地来一番大的变化,正好床前贴着毛主席诗词: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他觉得,沧海变成桑田,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所以就叫我“沧桑”了。 艾:嗯,名字就是父亲的对女儿最深的祝福。就像苏沧桑的名字一样,当时父亲起名的出发点就是美好的祈愿。事实上,您从事写作,把很多美好的文字带给读者分享,这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苏沧桑这个名字很适合做笔名,让人记忆深刻,您当时觉得自己是会当作家么? 苏:我从小对文字有一种很偏执的爱好,可能是天生的吧,据母亲说,她怀孕的时候,就看两本书,《毛泽东诗词》和《红楼梦》。我从初中开始写散文,写诗歌。第一次发表作品,是在我们家乡的《玉环报》,那时候正读初中。痴迷文学,就像是初恋一样,那种不由分说、无怨无悔的爱可以说是与生俱来,后来我遇上了一位恩师———著名作家叶文玲,她是我母亲的闺中密友,我十一岁开始就很崇拜她,以至于在今后的创作之路上始终感到总有一双温暖的手在牵引着我。 一九八六年,我带着对文学的懵懂,离开家乡玉环来到杭州上大学。出乎意料的是,考大学报的志愿是中文系,却被录用在政治系。而这对于我来说,并非坏事,四年的政治学课程,可能反而让我的知识面更广,眼界更加开阔。但大学毕业后,写作一度陷入迷茫。因为大学里是象牙塔,什么都很天真,跟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社会基本没什么接触,写的诗歌都是很风花雪月的,有种少年不知愁味道这种感觉。但到了社会上以后,接触的人和事都不一样了,但思维、文学审美都还停留在大学时代,比较迷茫。其实人在失落或者迷茫的时候,会有一种无助感,所以特别需要有一些事情来鼓舞自己。一九九二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由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散文创作大奖赛,散文《永远的港湾》从全国几千篇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浙江省城东杯散文大赛”特等奖。当时这个奖的奖金特别高,是一万元,在全国都是最高的了,所以当时在全国文坛也引起了一些轰动,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刊登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