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理解运用生活教育理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理解运用生活教育理论 今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要回归生活”的口号已被喊得越来越响亮。基础教育应回到其原来的目的上去,即为了生活而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的中心,基础教育应注重发挥生活对教育的意义。这一观念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体与精华,是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丰富经验的总结,其中“生活即教育”是核心,“社会即学校”是支撑,“教学做合一”是手段。 “生活即教育”强调生活与教育是同一过程,有什么样的生活就应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内容应根据生活的需要。这一理念突出了教育的自然性,目的是达到教育无痕的理想状态。在目前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要求与此不谋而合,在现在的教学中有着深远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在达成“生活即教育”的目标时,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语文老师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思想观念决定着方向,也决定的质量。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加强素养教育,我们必须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树立“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教学做合一”的指导思想,从决策者做起,自上而下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教育其实并不需要惊天动地,只要平平淡淡;教育不需要刻意追求,只要真真实实。教育无处不在,教育可以随时随刻。 其次,要配合学校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课程安排。新课程改革以后 ,中小学学生必修课程太多、选修课程窄、教学内容仍然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我们应当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生活作为学校的中心内容。要健全学科课程,加强活动课程,开发小学语文课程环境,在新的教学观的指导下,使语文课程与整个社会生活密切起来,充实课堂教学,同时又能使教育对生活产生促进作用。 第三,要全面提高语文老师素养。陶行知先生说:全民族的命运都操纵在小学教员手里。对这句话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语文老师的文化素养、教育能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力直接影响学生素养的提高。“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必须要求老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和广博的社会知识,才能培育出“社会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老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的教学大纲宽得无可比拟的时候,老师才能能够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老师素养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内就可以让学生轻松自如地获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