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_第1页
1/7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_第2页
2/7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_第3页
3/7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导读 :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一)最近看完了汪曾祺的两本书《打渔杀家》和《孤蒲深处》。汪是沈丛文的子弟,所以文字多有受其影响。 《打渔杀家》主要是他的文论,书评,最吸引我的是他如何谈写作的一些内容。《孤蒲深处》是他的短篇小说集,都是比较有名的一些作品如《受戒》《大淖记事》《八千岁》《岁寒三友》《徙》等,他的小说确切地说更像是散文,是有一点儿故事性的散文。 这也很像沈丛文的风格。 此外他的书并不是特别流行的那种。读起来呢,很有生活滋味,让你觉得不陌生,反而很亲切。此外, 可以看得出汪氏的做人处世之淡泊态度,很有才华但是缺非常地内敛谦恭自省。他是江苏高邮人,秦少游的同乡,我也可以攀上老乡的江南之地。 水乡之地的人文历史故事, 不比高原北方的粗放豪爽,但是却很耐人寻味。其实,南方多才子佳人,也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汪后来大多年是在北京居住, 也写了许多的京派文学作品,但是他影响深远的还是他对于故乡的那些描写和回忆。所以有人也称他的文章为乡土文学,但是他却并不认同。 我以为汪最看重的文学品质是平淡自然, 他的文章里也多次提到写作的最高境界是平淡自然,也是他的文章最主要的特征。我常常会想,本是南方人的我却长在北方,这样的历史对我会有多大的影响。 如果我一直就在南方或是北方,我可能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 对于我的父母来说, 他们是读大学的时候才从南方到了北方,后来就再没有能回去, 他们不也是一直在流浪吗?人类命运有一定的重复性,没有根的人, 这样才可以四处漂泊,并不觉得有什么难过,或者说是一种自然的选择。 倒是那些祖宗多代一直固守一方水土的人,他们不能忍心离开的多。现代许多人,不再有那么多故土的观念,是因为生活的质量决定一切其他,故乡的观念必须淡化。但是还是有一些人他们的不愿意离开,是出于一种本能, 倒不是他们意识到多么地热爱家乡。然而我又不得不承认,只有在离开了故乡的时候,故乡才有它极其不可抗拒的魅力。 就像汪曾祺, 沈从文这些大作家的作品所反映出来的。没有失去的人是不知道其宝贵的地方和意义的。我们从离乡之人的视觉处发觉一个自己没有体会过的故乡,也只有从离乡人的情怀里体会出自己温暖幸福的真谛。 所以,故乡的人应该感谢离乡的人,因为如果没有他们的时时提醒, 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故乡是多么地美丽。汪的书所表达的对故乡的怀念,其实是人类的一个普遍情怀,对于我来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