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在抢救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和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给患者带来危害。建立人工气道,特别是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受限,口腔分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阻隔滞留于气囊上方,会形成气囊上滞留物。国外 硏 究 结 果 显 示 , 气 囊 上 滞 留 物 是 呼 吸 机 相 关 性 肺 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病原的重要来源。因此,管理好气囊是降低 VAP 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一「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处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可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气囊管理的目的:气管导管设置气囊这一装置的目的在于封闭气道,固定导管,保证潮气量的供给,预防口咽部分泌物进入肺部,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现临床使用可吸引式气管导管进行持续或间断声门下吸引是一种新的可靠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方法。一、气囊概述气囊管理是人工气道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气囊压力是气囊是否损伤气管粘膜的重要因素。气囊位置:气管插管、气切套管和喉罩上的气囊位置。指示球囊以充气管与气囊联通,可通过指示球囊为气囊充气和监测气囊压力。气囊的种类依据气囊内压的大小及制作材料不同可分为:低容高压型气囊(LVHP)、高容低压型气囊(HVLP)及等压气囊。由于高压易造成气管黏膜坏死,现较少采用,目前临床多采用高容低压气囊的气管导管。气囊作用固定导管;封闭气道,保证潮气量;预防口腔和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误吸或 VAP。气囊使用并发症当气囊充气不足,则导致漏气、误吸等;气囊压力<20cmH2O 时,口咽部分泌物和胃内容物沿着气囊皱褶及气管壁进入肺部,而引起 VAP。这是导致VAP 发生的一个独立致病因素。若气囊充气量过大,气囊压过高会影响气道黏膜供血。文献报道,当气管导管套囊内压 29.58cmH2O 时,会使气管黏膜血流开始减少,达到40.30cmH20 时,黏膜血流明显减少,黏膜苍白。当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在68.3cmH2O 时,15min 后气管黏膜可出现明显损伤、部分基膜剥离。SeegobinRD 等硏究表明当气囊压力超过 30cmH2O(22mmHg)时气管黏膜毛细血管灌注明显减少,当气囊压力达到 50cmH2O(37mmHg)时气管黏膜血供完全阻断。二、理想的气囊压力理想气囊压力:保持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歇的最小压力,又可防止气囊对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