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我国知识产权犯罪的现状及对策我国知识产权犯罪的现状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取得了诸多进展。但是,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在我国并未得到有效遏制,相反,在局部地区和某些领域,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一、我国知识产权犯罪的现状(一)立法现状近年来,我国制定了系列知识产权犯罪的司法解释,目前主要是:1998 年最高法《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4 年最高检和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2024 年最高法、最高检《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 2024 年发布的《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等。2024 年的《解释》对刑法规定的七个罪名的定罪量刑标准都作了详细规定。数额标准大大降低,惩处的范围比以前有所扩展,刑罚也加重了,规定了“共同犯罪”。降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刑罚制裁门槛,加重原有法定刑幅度,提高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运作成本。2024 年《解释(二)》是继 2024 年的解释之后,中国最高司法机关出台的又一重要的司法解释,这个解释进一步澄清了相关概念,明显降低了侵犯著作权罪的数量门槛,统一了单位犯罪和个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明确了加大罚金刑适用力度的原则,并确定了罚金刑的幅度,规定了一般不适用缓刑的几种情形。 (二)司法实践现状 1.犯罪数量呈明显增长趋势,犯罪对象范围广泛当今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活动呈上升趋势,尤其以假冒注册商标的犯罪在日常生活、生产用品等领域活动猖獗,大肆假冒名烟、名酒、化妆品、食品、日用品等。侵犯著作权的犯罪也是如此从复制发行图书、音像制品,到盗窃高科技的磁盘、计算机软件,可谓无孔不入。 2.犯罪团伙化,犯罪手段高科技化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尤其是侵犯商标权、侵犯著作权犯罪的特点,决定了这类犯罪的参加者往往不是一个人,而呈现出多元化、团伙化的特点。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制造者、销售者之间往往形成固定的犯罪团伙。此外,由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是一类新型的欺诈性犯罪,其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所采纳的手段多为假冒、复制等,为了达到以假乱真、以假充真的目的,犯罪分子往往动用高科技手段,不惜重金购置造假设备。同时网络犯罪明显增多。 3.单位犯罪突出单位犯罪主体一般是一些规模不大、效益不好或声誉不高的中小企业。 4.涉外案件呈整体上升趋势从犯罪区域看,跨国犯罪的趋势愈发明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