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手术室医疗器械管理价值分析 目前,医疗器械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医院是否具有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且医疗器械的好坏决定着患者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1]。随着社会的高速进展及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手术设备应用于手术室,术者及患者对医疗器械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2]。如何法律规范化、法制化及高效性的管理医疗器械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常规医疗器械管理存在易遗失、清洗不合格、验收率低等缺陷,很难保证临床患者的手术安全[3]。近年来,风险管理的应用报道较多。有讨论表明[4,5],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手术室医疗器械管控中的效果显著。为此,本讨论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手术医疗器械 189 件,根据时间不同将 2024 年 2月~2024 年 5 月接受常规管理的 93 件医疗器械作为对比组,将 2024 年 6 月~2024 年 8 月接受风险管理的 96 件医疗器械作为观察组。对比组中妇科类器械47 件,内科类器械 46 件;观察组中妇科类器械 49 件,内科类器械 47 件。两组器械的型号、生产商及各项指标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1.2方法。1.2.1 常规管理方法。术者根据手术情况对医疗器械进行选择,通知医疗器械管理人员前 1 天把医疗器械送入消毒中心,对其清洗、打包和灭菌,在手术完成后对器械进行清洗。1.2.2 风险管理方法。将所有器械在应用前进行建档分类,在器械上添加表明身份的指示牌,对器械的使用、保养等进行责任追踪,将人为因素引起的质量风险降到最低;对医疗器械使用人员进行统一技术培训,使其对器械的应用原理、方法及保养细节能够熟练掌握,通过考核之后才能在临床实践中工作;使用新的医疗器械之前应对其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保证手术室的温度、湿度等使器械的性能良好发挥,同时保证器械使用人员熟练的操作技巧;建立预防维护制度,防止器械“带病工作”,保证器械的效能能够充分发挥。提前检查维修疑似有故障的器械,将隐患提前找出并消除。对心电监护仪、麻醉机等有较高风险的器械需专业人员定期检查和维护;对高风险的植入性器械需要将其名称、型号、生产商、产品批号等完整填入,从而保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证有可追溯的文档方便以后查阅;完善器械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必须通过相关法律规定的考核,主观上完成对器械的熟练掌握,客观上遵守器械使用的法律规定,保证对风险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