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理念 一、从蒙昧的启蒙者到感悟的探究者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运用有了“物质武器”。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一开始就旗帜鲜亮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然而,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既不同于十月革命胜利前的俄国,也不同于当时发达的欧洲国家,在中国这种资本主义进展还很微弱,遭受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里,如何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一)启蒙者的蒙昧 陈独秀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就认为输入马克思主义是为了革命的需要 ,否则就是“把学说弄成了装饰品”,因此,他大声疾呼:我们生在这解放的时代,大家只有努力在实际的解放运动上做功夫,不要多在名词上说空话。由此可见,陈独秀从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时就比较注重应用那种可贵的唯物主义态度和求实精神。 1922 年,陈独秀在党的一大开幕式的讲话中也说:“青年人讨论马克思,要防止脱离现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特别是在党的三大前后,陈独秀发表文章指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处在帝国主义和军阀的统治下而不能进展。因此,当前最急需的是进行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的国民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陈独秀的这些观点,对于帮助党员提高认识,克服党内存在的关门主义倾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作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启蒙者的陈独秀,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中国革命的特别性,并且提出了“国民革命”这一概念,这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探讨中国革命的最初理论成果。但由于对中国国情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脱离了工人农民的斗争实践,导致他不能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中国革命的正确战略策略,以致在大革命时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二)探究者的感悟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时起,就聚集了一批真正的求真务实的马克思主义者。积极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思考、实践着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在党成立的初期,在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探究者中,首先应该提到的是瞿秋白。 瞿秋白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一贯主张并积极提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代表人物。瞿秋白 1920~1923 年间就赴苏俄系统地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