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提高校本培训实效的策略提高校本培训实效的策略 现实的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中,由于老师的职业性倦怠、家庭和身体健康状况、校本培训的内容与模式、工学矛盾、管理机制、培训结果的运用等因素,制约着校本培训的有效开展,阻碍了老师的专业化进展。不少学校因这些内在与外在、主观与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校本培训往往流于形式,徒有其名而无其实。 要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不仅要解决老师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为什么培训,还要解决培训内容和方式、缓解工学矛盾等理论和操作层面的问题——培训什么、怎样培训,也需要解决制约与激励等制度保障层面上的问题——培训有何用。 一、开展师德培训,增强老师的教育历史使命感 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而功利的情绪,直接影响着老师的职业心态。有的老师由于工作的新奇感随岁月流逝而消退,工作没了激情,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要求也随之降低。部分中青年老师的专业技术职称已抵“天花板”,在当前的人事制度环境下,只能享受下一职级的工资待遇,甚至轮到退休也晋职无望,严重地挫伤了这部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还有部分已聘最高职级的老师已功成名就,“船靠码头,车到站”,进取的热情消逝,高原现象提前来临等。在这样的情绪之下,部分老师思想僵化,产生了职业倦怠,学习培训无用的思想情绪由此形成,甚至设法找借口抵制培训活动。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内在需要引发动机。因此,解决老师的思想观念问题,对有效开展校本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1.开展师德教育,遵守老师职业道德。师德是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操守,是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底线和职业良心,开展师德教育是必要的。在新形势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德教育要有新的变化。一是师德教育必须贴近老师的生活与工作实际,是老师可以接受的信息与形式,并能促使老师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从而引起行动变化。二是用身边的典型事例、先进人物、好的做法,进行正面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宣传引导,发挥榜样的引领与示范效应。三是捕捉同事的夸奖、学生的赞扬、学生家长的口碑、社会的舆论等信息,作为鲜活的师德教育材料,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正面激励更多的老师,以期“蝴蝶效应”朝着预期方向进展。 2.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增强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职业理想与教育追求是老师个人的价值取向,是其进展的内驱力,培训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强化这种理想与追求。通过职业理想教育,要让老师明确教育的目的、任务、责任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