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 )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 (1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2 )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二、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欣赏白话诗《教我如何不想她》,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刘半农先生于 1 9 2 0 年在伦敦时写的一首白话诗,《教我如何不想她》。中国的文言中,第三人称代词多用“伊”或“他”字,但其中并没有男女性别区分。在“五四”运动之前,“他”字兼称男性、女性以及一切事物;在此前后一段时间,“伊”字则被用来专指女性第三人称。 1 9 1 8 年,刘半农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二号首次发表了《她字的研究》一文,在此文中他最先“她”字专作女性第三人称代词。谁知,一个“她”字在文化界竟引起强烈反响。1 9 2 0 年刘半农在英国伦敦将《“她”字问题》写好之后,寄给当时发表过几篇论辩文章的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栏。此文写成于 1 9 2 0 年 6 月 6 日,发表于 1 9 2 0年 8 月 9 日;发表之后,又收入《半农杂文》集中,获得了广泛认同。渐渐,“她”字便作为女性第三人称代词出现在文章书籍中,并最终为人们认可并广泛使用;就连刘半农只在文章中提及而未来得及深入解说的“它”字,现在也成为人称之外的其它物名的确定代词而广泛运用。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过后,女性的第三人称便渐渐为“她”字替代,表示物的称呼也有了“它”字。这两个字,沿用至今,这个成 绩,是由“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之一的刘半农先生创获的。 新课: 板书《新文化运动》,今天我们学习新文化运动,我们将从新背景、新人物、新内容、新形式、新发展和新意义这几个方面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