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1.中央银行的产生途径有两条: 一条是由商业银行演变而成的途径。 另一条途径则是从一开始就作为中央银行创建的,重要代表是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 2.产生中央银行的客观经济原因:政府融资、银行券的发行、票据交换和清算、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和最后贷款人、对金融业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1.中央银行的特点: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不以盈利为目的;以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业务对象;对存款不支付利息;受政府制约但又独立于政府;中央银行的资产具有最大的清偿性。 2.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基本原则 服从履行职责的需要、非营利性、流动性、主动性。 3.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 (2)银行的银行 (3)政府的银行 1.代理国库包括办理政府预算收入的交纳和划分;办理预算支出的拨付; 2.代理政府债券发行,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赤字,中央银行代理政府债券发行。 3.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信贷支持,由于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存在差异,中央银行需要向政府提供短期融资。 4.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 5.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金融活动 6.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也是中央银行作为“ 政府的银行”的具体体现。 7.金融监管,监督和管理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管理境内金融市场。 8 . 向政府提供信息和决策建议 第三章 中央银行的体制 1.中央银行体制的类型 (一)一元中央银行体制(我国是) 一元中央银行体制是指仅有一家中央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权力和履行中央银行的全部职能。 (二)二元中央银行体制 二元中央银行体制是指在一个国家内设立一定数量的地方中央银行,并由地方银行推选代表组成在全国范围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从而形成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央银行体系。 (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央银行体制 因此,在曾经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苏联和我国等国家,都不单独设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而是由国家银行兼行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 (四)准中央银行体制 准中央银行体制是指不设通常意义上的完整的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 (五)跨国中央银行体制 跨国中央银行体制是指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在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 2.中央银行的资本组成类型 (一)全部股份为国家所有 全部资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