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供电电缆线径选择的十个误区辨析 机房供配电系统设计有一定的规范,用户新建机房供配电系统时,应通过设计单位选择合适的交流线径,严格按设计文件施工。对于现有机房新增一般性负载,往往由用户自行设计并安装。 安全用电是动力设备安装与维护人员的基本要求,所有安装与维护人员都有必要了解交流电缆线径选择的方法和原则。维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局限于发现设备潜在故障,也应关注线缆等配套设备存在的风险,实现精细化维护。在具体的安装与维护工作中,不少工程师对电缆线径的选择存在着一些误区,需要对这些误区进行分析。选择了错误的电缆线径,轻则增加了建设或运行成本,重则可能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本文列出的十个误区都是工程与维护人员容易发生的,事实上导线线径选择还有更多的影响因素,具体选择线径时应根据环境温度、允许温升、敷设方式等查询电工手册或其它相关设计规范。 误区一:经济电流密度2~4A/mm2,选 2 偏安全,选 4 偏经济 信 按照经济电流密度选择交流线径是通行的方法,铜质电缆经济电流密度为2~4A/mm2。显然,取经济电流密度为2A/mm2 时,线径较粗,投资成本较高;取经济电流密度为4A/mm2 时,线径较细较经济。一些工程人员认为,按照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电缆即可,选 2A/mm2 偏安全,选 4A/mm2 偏经济,都是可行的选择。 当电缆较细时,电缆比表面积大,对散热有利;当电缆较粗时,电缆比表面积小,热量不易散发,单位截面积导线通过相同的电流时,粗电缆温度较高。如果电缆温度超过允许值,就会发生危险。下表为在空气中敷设的塑料绝缘铜芯电线长期连续负荷载流量(《电工手册》第14 章第99 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四版,吕如良等主编,2002 年1 月),周围环境温度为25℃,线芯长期允许工作温度为70℃。 由上表可见,较细的电缆每平方载流量远大于 4A,随着电缆线径的增加,每单位 m m 2 载流量明显下降。由于电缆不应一直运行于最高温度,同时存在可能的过流或其它因素影响,选择时导线载流量应小于上表载流量数值。 由此看来,经济电流密度理解为粗电缆取 2、细电缆取 4,比理解为选 2 偏安全、选 4 偏经济更合乎实际。 误区二:只按经济电流密度,不复核电缆压降 信 假定某单相交流负载最大电流不超过16A(单相负载电流通常不超过 20A),按经济电流密度法选用 4m m 2 电缆,如果负载距离 100 米,铜电导率 σ为 57,电缆电阻为: R=L/(σS)=100×2/(57×4)=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