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脚手架验收标准建筑施工工地高处坠落等5种事故最常见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数据,2015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442起、死亡554人,其中高处坠落事故超五成。建筑施工因露天和高处作业多,生产流动性大,机械化程度低,工序复杂,并受自然气候、人为因素等影响,成为安全事故的多发地带。目前,建筑施工事故主要有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机械伤害等5种,其中高处坠落、触电及坍塌占事故75%以上。这些事故多发于房屋工程和地铁工程的主体工程和装饰装修阶段。1)脚手架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必须根据脚手架搭设高度、搭设场地土质情况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计算;2)脚手架地基与基础是否夯实;3)脚手架地基与基础是否平整;4)脚手架地基与基础里是否积水。1)扫地杆必须与立杆连接,不得扫地杆与扫地杆之间连接;2)扫地杆水平高差不得大于1m,距边坡的距离不得小于0.5m;3)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4)横向扫地杆宜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1)施工现场脚手架搭设完成脚手板铺设必须满铺脚手板对接必须正确,在架子拐弯处,脚手板应交错搭接,并且必须绑牢,不平处用木块垫平钉牢;2)作业层的脚手板应铺平、铺满挤严、绑扎牢固,离开墙面12—15CM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不得大于20CM,横向水平杆的间距应根据脚手架的使用情况搭设,脚手板的铺设可采用对接平铺也可采用搭接铺设。连墙件设置种类有两种:刚性连墙件和柔性连墙件,施工现场宜采用刚性连墙件。高度小于24米的脚手架,需3步3跨设置连墙件,高度在24米至50米之间的脚手架需2步3跨设置连墙件。1)24m以上的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承重及特殊架子内部设置多个由底到顶的连续剪刀撑,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的倾角是否在45°~60°之间,每道剪刀撑的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米;2)架体高于24米时,必须连续由低到高设置剪刀撑。1)脚手架上下措施有两类:挂设爬梯和搭设“之”形步道或斜步道;2)爬梯挂设必须由低到高连续垂直的设置,每垂直约3米必须固定一次,顶部挂钩使用8#铅丝绑扎牢固;3)上下步道必须同脚手架高度一起搭设,人行步道宽度不得小于1米,坡度1:6,运料步道宽度不小于1.2米,坡度1:3。防滑条间距0.3米,防滑条高度约3-5厘米。1)施工脚手架如需要挂设安全网,检查安全网必须平整、牢固、齐全;2)建筑施工脚手架外侧必须设有密目网,密目网必须平整,齐全;3)在脚手架垂直高度每10-15米需设置防坠落措施,在架体外侧要及时设置密目网。内侧安全网铺设时必须要拉紧,安全网固定绳必须环绕绑扎的固定可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