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摘 要:随着生产的发展、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环境问题、人口资源环境难题日益凸显, 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陷入困境。因而在当今社会, 培养成熟的生态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生态文明思想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 自然地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辩证统一关系。其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为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并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辩证统一、可持续发展一、 研究背景全球变暖,沙尘暴频发, 越来越多的雾霾天气等现象让我们不得不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由于过去人类过度追求表面的、眼前的繁荣与扩X,从而导致孕育和支撑其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遭到严峻破环。人类与环境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过渡的索取终于遭到了环境的报复,敲响了人类社会“增长极限”的警钟,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人类意识到我们与环境 “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后,生态文明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化建设成为了全球人类的共同呼声。 生态文化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选择,走生态文明之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 生态文化建设成为创建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二、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内容(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历程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萌芽马克思对自然的浓厚兴趣最早产生于中学时代。马克思在中学时期的自然思想成为了之后他在自然观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的理论上铺垫。他曾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到 :“自然本身给动物规定了它应该遵循的活动X 围,动物也就安分地在这个X 围内运动,不试图超出这个X 围,甚至不考虑有其它 X 围存在。”“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一一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但是,神要人自己去寻找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得到提高的地位。”从马克思的这篇中学毕业论文中可以看到,人是具有远比其他生物优越的地方。马克思站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立场上去讨论自然,捕捉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与动物的区别。“但是,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己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这句话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折射出了人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马克思从 1839 年开始关注伊壁坞鲁哲学,并在他的博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