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浅析《妻妾成群》中“颂莲”悲剧命运成因浅析《妻妾成群》中“颂莲”悲剧命运成因 周佳仪 石秋仙 摘要:在《妻妾成群》中,苏童将目光投放到一个封建旧家庭,他通过对深宅大院中妻妾勾心斗角的血腥场景表现,成功塑造了悲剧女性形象颂莲。而颂莲的悲剧人生,也与其自身的性格冲突,时代文化等因素密不可分。 关键词:颂莲;悲剧;成因;《妻妾成群》 《妻妾成群》(1)是苏童的中篇小说,它描写了一个接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女性颂莲,在成为男权至上的封建大家庭中的四姨太后,逐渐走向精神分裂的悲剧人生。苏童通过细腻的笔触着力表现颂莲这类女性悲剧形象背后深刻的文化反思,本文将通过颂莲自身的内部因素和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外部因素,来分析造成颂莲悲剧人生的原因。 一、颂莲悲剧的自身因素 颂莲命运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性格弱点造成的。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中,性格在悲剧六成分中占据第二位,亚里士多德曾说:“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2)这也意味着悲剧人物的性格会对人物的品行和行动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它对人物命运的把握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 (一)清高孤独 颂莲作为新旧思想文化碰撞下的女性,时常将自己放置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过一年大学的颂莲,已经逐渐建立起一种自尊的心态,所以在陈佐千第一次去见她的时候,她不仅闭门不见,还让陈佐千去西餐厅等她。这种“端着的”姿态和女学生的清高之感带给陈佐千一种全新的体验,这不同于其他三位太太的性格特征,成为吸引陈佐千的重要原因。因此从进入陈家开始,颂莲就以一种倨傲的目光审视着这个封建家庭,但这种性格同时也加速了颂莲的悲剧。由此可见,颂莲虽然做了小妾,却又放不下自己的身段;纵然已经叛离知识分子的道路,却又放不下文人墨客的情怀和尊严;明明已经逐步堕落,却又渴望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心灵的高尚纯洁。她在现实世界与理想性格之中不断挣扎却无法找到正确的排解方式,所以她在这深宅大院中常常陷入一种孤独和感伤。 而这种孤独是无人能懂的。在封建篱笆筑起的高墙里,颂莲找不到可以诉说的人。陈家里的太太们苦于勾心斗角,陈家的下人很是会看眼色行事,侍侯她的雁儿在背后诅咒着她,就连她向往的与陈飞浦的爱情也遥不可及。颂莲清醒地意识到她在陈家的无依无靠,她所接受的文化知识和这个封建腐朽的生活环境是格格不入的,所以才会在陈飞浦说她“孤傲”时予以否认,说自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