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浅谈学前教育中德育的渗透浅谈学前教育中德育的渗透 摘要:幼儿时期是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时期,幼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德育应从小进行,即从家庭和学前教育开始。 关键词:学前教育;德育;渗透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教学的基础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的素养直接影响着其以后的学习和成长。随着社会的快速进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在当前这种教育大环境下,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从学前教育抓起,所以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树立正確的三观价值,还能够促进其在知识学习中欢乐成长,健康进展。 一、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对于六岁前的幼儿,只有在良好、适宜的环境下成长才能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陶行知也说过,“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幼儿时期刚好处于人生的启蒙期,是形成正确观念和良好生活习惯的黄金时期。而良好的品德也是中华几千年所传承的,“孔融让梨”等故事也不应该仅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一则新闻引发了我的深思:某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刘胡兰牺牲段落时动情流泪,而其他同学却在笑。小学生能动情朗诵哭泣这种对历史感怀、对崇高之人仰慕的感情值得肯定,其他同学的笑也值得教育者的反思。我们需要让幼儿在学前教育中懂得尊重、感恩,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形成德智共同进展的局面。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中对幼儿进行德育尤其重要。 二、学前教育中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 (一)要加强师德修养 师行无小事,处处皆楷模。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给孩子直接的影响。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老师是幼儿的镜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子,幼儿是老师的影子。可见老师形象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对老师的崇拜心理,使他们对老师的各种行为都会仔细地模仿,可见老师对幼儿的心理进展和品德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要以身作则,处处做有心人,要求幼儿做的,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幼儿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老师要用自己文明的语言、行为为幼儿做出榜样。用自已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和感染孩子。榜样的力量是奇妙的,老师的健康、优秀的品德,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就仿效了。老师的天职不仅是向孩子传授知识,同时也是孩子思想品德的塑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