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防治的研究现状

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防治的研究现状_第1页
1/4
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防治的研究现状_第2页
2/4
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防治的研究现状_第3页
3/4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防治的讨论现状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防治的讨论现状 魏盟智李亚军安鑫龙邓晓东 摘要:主要综述了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基本特征、诊断技术等讨论进展介绍了神经坏死病毒的防控技术及策略简单概述了在石斑鱼养殖过程中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防控工作。 关键词:石斑鱼(Epinephelus sp.);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害防控 1 我国石斑鱼养殖和神经坏死病发病现状 石 斑 鱼 ( Epinephelus sp. ) 是 鲈 形 目 ( Perciformes ) 、 石 斑 鱼 属(Epinephelus)鱼类的总称为暖水性礁栖鱼类。石斑鱼体色色彩斑斓艳丽肉质鲜美营养全面均衡同时鱼肉低脂肪、高蛋白是不可多得的上等食用鱼。 我国人工养殖石斑鱼始于 1980 年[1]目前石斑鱼养殖地区主要在沿海省份中的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海南五个省。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石斑鱼养殖过程中发现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危害严重最严重时可导致养殖鱼苗在一周内全部死亡。 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是由于神经坏死病毒( 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入侵鱼体导致石斑鱼脑、视网膜、鱼中枢神经等神经系统坏死的病毒由该病毒引起的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主要发生在石斑鱼的稚鱼期和幼鱼期。 2 神经坏死病毒 神 经 坏 死 病 毒 ( 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 ) 是 β 诺 达 病 毒 属( Betanodavirus ) 的 一 种 [2] 。 于 1997 年 Nishizawa 等 人 对 25 种Betanodavirus 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所包含的部分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进行分析比 对 最 终 将 其 分 为 4 种 血 清 型 , 即 tiger puff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TPNNV)、striped jack nervous necrosis virus(SJNNV)、red-spotted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 ( RGNNV ) 和 barfin flound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BFNNV)[3-4]。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3 检测、诊断技术 3.1 表型观察 石斑鱼患该病毒症后主要表现症状为身体发黑、腹部肿胀向上漂移在水面、在水面狂游或呈螺旋状游泳、厌食甚至停食、死亡。解剖病鱼发现处于发病初期的鱼脾脏鲜红随病情加重逐渐肿大、发黑或呈暗红色。病鱼肝脏呈土黄色或萎缩状鱼鳔有胀气现象病鱼脑组织颜色有变红现象病鱼的肾脏器官坏死、糜烂。鱼体头大而身小、形体消瘦[1]。 3.2 免疫学诊断技术 利用免疫学的技术方法可以比较快速地进行诊断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防治的研究现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