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矿灯智能充电监测管理系统讨论 摘要: 基于某矿矿灯使用情况,分析矿灯工作原理,在原工作原理基础上研发了矿灯智能充电监测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纳 AD 数模采样技术,将矿灯充电数据数字化,能够实时监测矿灯的充电状态,利用红外传感技术实现了对矿灯的定位,提高了矿灯的使用效率,增强了矿工工作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实现了矿灯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将此系统应用于某矿综采面,可节约开支以及减少损失共280 万元。 关键词: 矿灯;自动化管理 矿灯被誉为矿工的眼睛,为煤矿工作面安全顺利的推动提供有效的保障[1]。因此,确保矿灯的工作安全可靠,对矿灯照明效果以及质量进行及时检测是煤矿管理科学化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矿灯管理水平的进展,现阶段矿灯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也得到了相应提高。本文针对某矿矿灯管理情况,解决矿灯使用效率较低的问题,为矿山自动化进展提供技术指导[2]。 1 某矿矿灯现状分析 某矿下井职工超过 3500 人,对于矿灯管理采纳集中存放原则,专人专灯。通过灯房工人巡检或矿工反映等途径来确认问题矿灯,矿灯强制性淘汰周期为18 个月,这种管理方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增加了矿山的安全管理成本[3]。1.1 矿灯充电情况。某矿现用矿灯为 Kl 型锂电池矿灯,由于锂电池矿灯充电时对电压和电流要求比较高,对于故障矿灯必须及时发现和处理,否则会影响锂电池充电效率和矿灯使用寿命。所用锂电池矿灯处于正常充电状态时,电路电压须维持 3.6~4V,电流在 2A 左右,当矿灯充电达到其容量的 80%时,矿灯即进入涓充阶段,此时电路电压维持 4.5~5V,而电鱼机小于 0.5A。矿灯充电完毕后,矿灯保护板进入保护状态,不会有电流流过电路。为便于矿山管理的科学化决策,煤矿信息调度中心要求汇合矿灯的相关数据。而由于矿灯充电时须在充电架上,故充电电流以及充电电压数据只能人为读取,无法自动上传,数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据记录不精确,且矿灯充电正常与否依靠矿灯房职工巡检确认,工作量大,无法对矿灯充电质量进行精确判定[4]。1.2 矿灯管理情况。矿灯出勤情况由矿灯房工作人员人为记录,但是该方式无法掌握每盏矿灯的取走时间以及上架充电时间,每盏矿灯在使用期间对于充放电循环具有严格的要求,而现阶段无法掌握这类数据。故灯房工作人员只能使矿灯强制性上架 18 个月后就更换新灯,造成了有的矿灯根本达不到 500 个充放电循环即遭淘汰,故矿灯使用效率低,造成了资源浪费[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