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简论黄朴近期小说创作简论黄朴近期小说创作 随着“60 后”的作家如红柯等在世纪之交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迅速成长,成为当今陕西作家的中坚力量,“70 后”作家如周瑄璞、杜文娟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也逐渐作为“新生”力量,赢得了世人的关注。生于 1970 年代初的黄朴,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关注现实,笔调和总体风格都带有些荒诞的意味,又不乏炼句的努力。 和贾平凹是一样,黄朴是秦岭南麓丹凤县人。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他们都生活在西安,亲身经历着中国城乡的进展与变迁,对于中国当下的城市化进程,可说有着双重经验。作为老乡,也作为比贾平凹小近 20 岁的作家同行,黄朴的小说似乎有意无意地受到贾平凹小说的影响。至少从阅读的感受来看,这种影响是存在的。当然,他们之间的差异也同样鲜亮。比如语言风格的不同,比如贾平凹近年的小说创作以长篇为主,黄朴则以中短篇为主等等。 近年来的中国小说创作,一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压力,好像一个作家必须写长篇,必须通过长篇来证明自己。这种压力几乎成为一种“魔咒”,不仅左右着众多写作者,也直接影响相应的文学评判机制。即使我们已经看到,20XX年的诺奖颁给了主要从事中短篇小说创作的艾丽斯?门罗、20XX 年的诺奖颁给了写小长篇、实际上更像是中国语境下的中篇的莫迪亚诺———更不用说 20XX年的诺奖颁给了“反写作”的记者和纪实作家 S.A.阿列克谢耶维奇、20XX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更为简劲的歌诗作者鲍勃·迪伦,中国文学界的这种现状似乎仍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同样也似乎很少有人去问,为什么会这样?从整个世界的创作来看,长篇写作意味着什么?有多年创龄的黄朴,能够顶住诱惑,至今安心地写他的中短篇小说,如此态度,值得肯定。 从黄朴近几年的创作,如《还乡》《白豆的远大理想》《幸生》《谋杀》《镀金时代》《最后的儀式》《一个人的年夜》《一只蜜蜂飞过半个城市》《我不是你们想象中的那种人》等代表性中短篇小说来看,有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首先,这些小说都从当下中国的城乡张力场中展开。在小说中,这个“城”或者是深圳、或者是西安、“洛城”,或者某个并未明确命名的城市,“乡”则无一列外地是“柳镇”或“柳庄”。也就是说,上述诸篇,虽然各自都是完整、独立的小说,所写题材、侧重也大不相同,饶有意味的却是,它们都分享着一个叫“柳镇”(在有的小说中则叫“柳庄”)的乡村。不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