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经济增长论 论公债管理与经济增长(一) 引言 经验与理论讨论表明,公债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进而经济增长的长期性与短期稳定性都有所效应。问题是,效应的客观存在并不意味着自动发挥,释放的方向与程度尚取决于一些条件,其中公债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包括规模、期限结构配置等在内的公债管理政策,既决定于经济增长的要求,也制约着公债效应。当然,一旦对公债在宏观经济运行框架中的作用予以确定,公债管理的具体目标可能会是多个,而且这些目标一般不会完全相同甚至有时是矛盾的,所以,就更有必要对公债管理予以讨论,协调各种具体的政策目标,以使管理政策至少不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性与稳定性产生负效应。在中国当前主要通过增发公债支撑扩张性财政政策,以求刺激国内需求进而启动经济增长的环境中,公债管理更显得重要,因为公债管理的原则与技术决定着宏观政策意向能否得到预期实现。为此,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予以分析。 一、公债管理的理论涵义 狭义地理解,政府根据宏观经济战略要求确定的财政政策决定着公债举借量,公债管理无非是将这些既定的政策付诸实施,因而管理内容也就主要包括对债券类型、期限结构(包括存量债务余额的到期结构和增量债务的期限结构)、本币或外币公债结构、债务成本等的选择。 广义地看,公债管理应是对一定公债规模的确定与维持,目的与标准应是使这一公债规模能够对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有传导性积极作用。这一定公债规模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实际经济增长率与实际利率,因而广义的公债管理将直接与经济增长相联系,或者说,最佳的公债管理政策应是将公债的积极效应予以最充分发挥,为长期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短期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服务,并确保社会福利最大化,至少从公债管理的政策意向上应当遵循这一原则。 狭义的公债管理被有些学者称为债务管理工具(debt-managementtools),广义的公债管理被称为期间债务管理(debtmanagementovertime),公债管理目标也就由此被界定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一是确保财政融资的确定性,二是保持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债 务 成 本 的 最 小 化 , 三 是 维 持 经 济 增 长 的 稳 定 性 与 时 间 一 致 性(timeconsistency,即所实行的公债管理政策及其结果不仅在即期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也应是可行和有效的)(IrajAbedian,MichaelBiggs,1998)。 二、公债管理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一)公债规模变动与经济增长率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