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翻转课堂的德性意蕴及教学艺术诉求翻转课堂的德性意蕴及教学艺术诉求 摘 要 翻转课堂给思想品德课的改革带来一些新的可能,这可以从课下学生观看视频、课堂上师生互动增加、学生之间的平行影响、课堂实施多元评价等方面进行解读。同时,翻转课堂也对老师的教学艺术提出了一些新的诉求,如设计录制教学视频的艺术、课堂互动沟通的艺术、课堂组织管理的艺术、课堂即时评价的艺术等。 关 键 词 翻转课堂;德性意蕴;教学艺术;思想品德课;品德学习 作者简介 李如密,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讨论所,教授 翻转课堂深蕴着教学思想的变革,对于思想品德课的改革带来一些新的启示,对于老师的教学艺术提出了新的诉求。 一、翻转课堂的德性意蕴解读 翻转课堂的实践及其初步成效,让习惯于课堂灌输的老师们“脑洞”大开 ,惊呼“原来还可以这样教学”。其实它的振荡波可能还远不止如此,对于思想品德课堂的改革来说,或许更加富有冲击力。 (一)课下学生观看视频体现自主性 与传统思想品德课堂相比,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下观看老师的教学视频,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准备。这样变成“看”老师教学视频的方式,无疑增加了学生品德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常常被要求正襟危坐,而在家看视频则可以采纳自己感觉舒适自由的姿势;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不能随便打断老师的讲解,但在家看视频则可以自己决定开关和是否重复。主要诉诸学生“听觉”的讲课是带有一定强迫性的,一如大众传媒中的“广播”,而主要诉诸学生“视觉”的看视频则带有一定批判性的,老师将材料放给学生“看”,从根本上多了一些对学生推断力的尊重和信任,这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是有重要意义的。在家中或课下,时间也没有课上那样紧迫,学生在观看视频学习时可以有更多的思维参加。学生在品德学习中思维的深度参加,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传统“记忆”“听话”模式的超越。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二)课堂上师生直接互动讨论时间增加 在翻转课堂上,学生是观看教学视频之后带着问题回来的。当老师面对脑子里有许多困惑亟须解决的学生,其角色就由原来的“传道者”转变为“解惑者”,教学的重点就完全不同了。学生就可以将对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像怎样认识社会上“助人不乐”的现象,如何处理保持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关系,怎样给予特别需要的人以保护其尊严的帮助,等等,与老师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