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自学成才的古代名医【自学成才的名医】自学成才的古代名医【自学成才的名医】 在中国医学史上,有很多靠自学成名的医家,他们的医术并不低于那些经过学习或祖传的医生,我国南宋时代的医家王克明就是这样的人。 他生下来后,因母亲缺乳,靠米粥喂养,因而脾胃不好,从小就患了消化不良的疾病。由于后天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病情日益加重。 当时许多医生都认为,他的疾病已无法治好了,但王克明不信任他们的这种结论。他认为这些医生对病人不负责任,再加上不仔细钻研业务,医疗水平太低,所以才治不好自己的病。他决心自己亲自钻研医学,以解除自己的痛苦。 于是他买了许多医书,仔细阅读起来,对灵枢、素问、难经等医学经典读了一遍不懂,就十遍、二十遍地读。碰到不认识的字就,碰到不理解的意思就反复琢磨、反复推敲,牢牢的掌握其精神实质,然后又阅读伤寒论、千金方、外台秘要等方书。 他对比着医书,联系自己的病情,经过讨论,抓紧自己患病的关键。吃了一些调补脾胃的药剂,没想到多年不愈的消化不良病竟然很快治好了。 这件事大大鼓舞了王克明学医的信心,他觉得只要自己仔细学习,医学知识是可以通过自学取得的。从此,他一边学习,一边给病人治病,治好的病人越来越多。先是在家乡一带行医,后来医名越来越大,成为长江、淮河一带的名医。他不但善用药物治疗,而且精通针灸等疗法。 他遇到难治的病人,必须经过反复思考。力求找出病人疾病的要害,然后再用药物治疗,有时为了思考某个问题,为了诊断确切,他不但反复查问病人,而且善于深化分析病情。对症状比较多的病人,他善于用单味药先治其主要病症。治好了主要病症,受主要病症而影响的其它病症也就随之而愈。也有病轻的,能不用药的他尽量不给用药,只告诉病人何日会好,一般都能如期见效。 还有些病人,是因为遇到某些悲痛或气愤之事而生病的,他尽量想办法帮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助病人消除思想中存在的问题。解脱精神上的压力和负担,也能够把病人的疾病治好,因此,找他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 魏安行的妻子患风湿病,躺在床上十多年起不来,经过王克明用针灸治疗后,不但能起床活动,而且也能到处散步了。胡秉彝的妻子大便干燥,有十天左右,大便不出来,腹胀难受,每天呼痛不止。王克明诊断后,应用半硫丸配生姜、乳香给病人治疗,服后很快就好了。庐州的地方长官王安道患病,中风不语,说不出话来,找了许多医生,治了许久也没有效果。王克明先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