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艾略特“客观对应物”理论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理论之对比王雨丝艾略特“客观对应物”理论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理论之对比王雨丝 刘建军 摘要: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理论对西方现代派诗歌的进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理论中所强调的“客观性”和“非个性化”与中国古典诗歌所强调的含蓄蕴藉的审美倾向有诸多相似之处。事实上艾略特的恩师庞德——西方意象派的领袖,就曾大量翻译过中国诗词,并将这种手法带到了自己创作中。从某种程度上说,西方现代派诗歌如意象派和象征派都制造性的从中国古典诗歌中汲取过养分,同时也形成自己不同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T.S.艾略特; 客观对应物; 意象; 现代派; 诗学理论 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理论和中国古典诗歌对“意象”的阐释有着诸多相似的之处,事实上艾略特的恩师庞德——西方意象派的领袖,就曾大量翻译过中国诗词,他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凝练和含蓄大加欣赏,并将这种手法带到了自己创作中,艾略特赞扬庞德为中国诗歌之发明者,足可看出庞德与中国诗歌的渊源。从某种程度上说,西方意象派和象征派都制造性的从中国古典诗歌中汲取过养分,这也使我们从“意象”的角度讨论艾略特“客观对应物”理论有了一定的依据和基础。 一、“客观对应物”理论内涵阐释 “客观对应物”是由艾略特提出的一种诗歌创作方法,是艾略特诗学理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 “客观对应物”一词辐射开来,我们可以更加全面的理解艾略特的其他诗学理论,从而更加完整的把握其诗学理论体系。 “客观对应物”一词最早出现在艾略特的诗学论文《哈姆雷特》中: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用艺术形式表现感情的惟一方法在于发现一个‘客观对应物; 换句话说,就是找到一组客体,一个情景,一连串事件,它们将成为该特定情感的表达公式。这样,一旦出现最终形式必定是感觉经验的外部事实,该特定感情即被唤起。① 所谓的“对应物”就是诗人心灵的客观投射物,诗人不宜把思想和感情直接传达给读者,应该自我克制。在诗人的私人情感和读者之间,必须有个媒介——可以是恰当的客体,可以是合适的情景,也可以是一串恰如其分的事件。只有通过该媒介,读者才能产生共鸣。② 这一理论同时呈现出两种矛盾的性质:一方面,艾略特所要表现的主体是心理世界,即需要一种“主观性”“个性化”的艺术手法; 而另一方面,艾略特又强调 “诗不是放纵感情,而是躲避感情,不是表现个性,而是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