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人格心理.doc 第九章 人格心理 [教学目标] 1、掌握人格结构及人格特征。 2、理解人格形成的实质。 3、了解人格的理论。 4、理解气质的概念及其与实践活动的关系。 5、了解性格的类型及性格形成的因素。 6、掌握人格测量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人格特征及人格形成的实质。 2、气质与实践活动的关系。 3、性格形成的因素。 4、人格理论 [教学时数] 8学时 第一节 人格概述 一、人格的概念 心理学家对人格的界定历来都存在着争议。人格的原意是指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时所带的面具,用以代表剧中人物的身份,表现剧中人物的某种心理特点。心理学上沿用这一含义是指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都要同时扮演多种社会关系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即他们之间有共性和独特性。因此,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具有一定行为倾向性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总和。 人格是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统一体,人格的心理结构包括动机系统和心理特征系统两大部分。人格动机系统即个性倾向性,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个体行为的积极性,是由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构成。心理特征系统即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影响着个人活动的效能和风格,它是人格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份,主要包括能力、性格和气质,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这些心理特征不同程度地受心理因素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二、人格的特征 (一)人格的整体性 人格是一个有组织的整合体。人格的各个成分或特征不是孤立的存在着,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如果其中一部分发生变化,其他部分也将发生变化。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认识个别特征,并赋予其确定的意义。人格的整体性特征可以使人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能及时地调整内部心理世界中出现的相互矛盾的心理冲突。所以现代心理学把人格看成是由各个紧密联系的成分构成的多层次,多侧面,多水平的统一整体,把人格看成完整的构成物。 (二)人格的独特性和共性 对于个体来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特征。俗语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即使是同卵双生子,他们的心理面貌也不完全相同。然而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排斥共性。这种共性是指人类共同的心理特点,包括民族的、地区的共同特点。 (三)人格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