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汇率调整•均衡经济增长•科学发展观 李天栋 薛 斐 3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备受争议,我国政府一直顶住巨大的国际压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而 2005年 7月下旬,人民币汇率从原来的 1美元兑 8.27元人民币升值为 1美元兑 8.11元人民币,同时不再单纯钉住美元,而是改为钉住一篮子货币,并可围绕 1:8.11在上下 1.5%的范围内浮动。 人民币小幅升值尽管短期内缓解了压力,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这种压力在不远的将来仍然会浮现,这是由经济增长差异的内在规律决定的。这也就意味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民币汇率会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的一个重大问题。那么汇率调整是否必要?它与科学发展观有无内在联系?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须理解汇率调整的影响,它与政策调控的目标息息相关。 一、我国政策调控的目标 中国是大国,人民币升值与否应以是否有利于维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体现科学发展观、是否有利于实现工业化、是否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为指针,既不能单单因为迫于国际压力而使人民币升值,也不应因国际政治和金融投机压力而维持现状。汇率制度改革和汇率水平调整会导致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后者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这是由我国经济的基本因素决定的,因此汇率改革和调整的进程必须与我国经济体 2 制改革的进程相适应。央行行长周小川一再强调,“要按照内部改革的逻辑和内部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压力,来设计我们所要进行的改革,不管是税收、利率还是汇率”,正是此意。 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政策调控的四大目标。由于存在内在冲突,它们不可能同时实现。经济增长的阶段不同、国情不同、形式不同都会影响政府对这些目标的取向。当价格稳定更重要,当局就会偏好能够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工具,如 20世纪 80年代初的英美政府;当充分就业更重要,当局就会偏好能够促进就业的政策工具,如 20世纪 30年代的大萧条;当外部均衡相对于内部均衡更重要——这大体上只存在于那些规模较小的经济体中,此时外部均衡是内部均衡的先决条件,这种情况下政府就会更偏好那些有利于外部均衡的政策工具;如果经济增长的要求压倒其他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工具就成为政府的首选,如二战后日本和韩国成功的产业政策。 政策目标间的关系异常复杂,须根据具体国情和经济增长的具体阶段对政策目标的选择进行具体分析。那么,我国的政策目标是什么呢? 我国的首要任务是实现经济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