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让“量化考核”更加科学让“量化考核”更加科学 近十几年,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采纳量化考核的办法来管理老师,内容涉及班级管理、年度评优、评先进、职称评聘,有的学校甚至达到每一项工作都要进行量化考核。毋庸置疑,量化考核作为一种评估手段,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有利于改进老师的职业行为和专业技能,有利于形成竞争局面激发老师向上的热情,有利于管理的数字化、精确化。其考核目标明确、项目清楚,直观性、客观性、可比性强的特点受到更多管理者的青睐。然而随着“量化考核”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由于实施过程的不科学,越来越显露出它的诸多弊端。笔者以为,对于量化考核只有剔除病根,科学量化,才能使其成为治校良方。 一、量化考核的量化尺度不一,导致结果的偏差 案例:某校体操竞赛,有三位评委评分。其中两位认为二(6)班优于二(5)班,二(6)班分别得到了 95 分、9 3 分,二(5)班得到了 9 3、90 分,另一位评委则认为二(5)班优于二(6)班,二(6)班得了 8 5 分,二(5)班得了 95 分,最终二(5)班以 278 分超过了二(6)班的 273 分获胜。由于三位评委在打分时尺度不同,导致原来多数人认为优秀的被淘汰,只表达少数人意愿的却胜出,考核结果出现了偏差。有时,即使同一个人按同一尺度考核,由于考核指标权重不合理,也会使考核结果出现偏差。 改进措施:在考核有些项目时实行等级积分制,先评定出等级,再给所得的等级赋分,通过二次量化,使其更趋于科学。如一个优 6 分,一个良 4 分,一个差 1 分,最后累计总分,评出优劣。 二、量化考核重量轻质,导致老师缺少质量意识、创新意识 案例:某校在年度评优时实行量化考核,其中一项是论文,分等级计分,国家级一等奖 3 分,自治区一等奖 2 分……可累计得分。结果极大地调动了老师写论文的积极性,只下载不动脑的论文也应运而生,实质上高质量、高水平的讨论成果却非常少见,老师的质量意识淡薄,更谈不上创新意识。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改进措施: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突出对事业进展有重要影响的项目,如教学质量、教科研,合理赋分。对实实在在取得的讨论成果和有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给予高分,而对应用价值较小的实行封底处理,使那些专心搞讨论的老师凸显出来,从而提高老师进行教科研时的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量化考核重结果,轻过程,导致老师忽略了教育本身 案例:在班级评比中,A 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