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馆发展趋势和特点的思考徐善衍一、我国科技馆建设将继续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目前我国科技类场馆发展的规模、数量和种类,以及每个馆的建设理念、展教内容水平,与10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应该说,全国各地科技馆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机遇期。处于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如何认识科技馆发展的规律、特点以及提出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当前我国科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已经拥有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基础《科普法》的制定,特别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颁布,明确提出了要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并且确定了责任单位和具体要求,全国科普场馆建设已经纳入了各级政府工作计划之中。其意义可以借用科技史中经常说的一句话,“当科学成为社会的事业和国家政府的建构时,它就获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大发展的形势。”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国科技馆不仅成为政府重点建设的公益性设施,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项事业。(二)全国科技馆建设出现了整体联动效应,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整体联动的效应最先出现在省级科技馆,紧接着是地市一级科技馆,现在逐步向市县扩展。近年来,全国已有27个省会城市拥有科技馆,但大多数都是10年前的建设水平,越来越多的馆已经不满意原有的规模和层次,正在加紧步伐进行改扩建工程。吉林、海南、青海、西藏四省还没有科技馆,但据笔者了解,当地科技馆的建设工作已经排上了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而且紧锣密鼓地开展前期工作。江浙一带正在出现地市科技馆联动发展的效应,并必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势,逐步影响到更广泛的省市和地区。(三)当前我国科技馆发展的趋势体现了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规律和需求我国的科技馆建设,在历史上落后于发达国家,要真正缩小差距绝非易事。今天,我们迎来了科技馆事业大发展的机遇期,这是以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为背景的。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央连续多年加强交通、铁路、能源、通信等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在已经见到成效。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社会公益性科技、文化设施的建设已经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日程。《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和配套制度、措施相继出台,这是提升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在目前的现实情况下,如何顺应潮流的发展,抓住历史机遇,把科技馆建设好,做到对历史负责,对担负的职责负责,对人民负责,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二、世界科技博物馆事业正处在一个转折期,主要表现在内涵方面世界科技博物馆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约200年的历史。它诞生在18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50年以后,开始在法国、英国,相继又在欧洲其他国家出现了以收藏、展示和研究为目的的工业产品博物馆。这种不断充实和完善的科技博物馆持续了150年之久,这段历史被称为科技博物馆发展的第一阶段。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科技博物馆出现了突破性的变化,美国旧金山的探索馆、加拿大多伦多的安大略科学中心创新了建馆理念,取消了观众与展品之间的障碍,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参观者动手操作或实验,使观众能够在实践中体验科技、学习知识,实现了科学博物馆对观众真正的开放。还有一个重大变化,科技馆不收藏展品,而是根据科技发展和科学传播的需要,自行研究开发展品。这类科技博物馆一出现,就受到大众的普遍关注和好评,被称为科学博物馆发展的第二阶段。世界各地学习、借鉴探索馆和安大略科学中心的经验,相继建成一大批这一类型的科技博物馆,中国也在其中。但是到上个世纪末,一些专家对这些科技馆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批评意见,纷纷提出要进一步转变理念,实现科技馆建设的再创新。这些新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展教内容方案要改变自上而下的专家设计路线,要在对社会公众进行广泛调查、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确定;2.科技馆是社会的一部分,不能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播,要重视从科学角度回答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促进科技与人文、科学与艺术的融合;3.每项展品的设计和制作,既要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播,更要重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过程的演示,与公众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使观众能够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