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南省人间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指南 (试行)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畜或病畜及其污染的肉乳皮毛等而感染,也可通过吸入含有布鲁氏菌的气溶胶而感染,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非常罕见。 我省布病流行严重,传染源主要为病羊和病牛,畜牧养殖场、牲畜屠宰场、乳肉皮毛加工厂和回族村镇等地区是布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场所,畜牧养殖、牲畜交易和屠宰、乳肉皮毛加工等从业人员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人员是布病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开展深入持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人间布病防控工作的有效手段。 为规范开展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培养公众的健康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卫生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12〕54号)、《卫生部农业部关于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合作机制》(卫疾控发〔2005〕383号),结合河南实际,制定本指南。 一、目标 覆盖全社会,突出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采用各种有效形式,广泛普及布病防治知识,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加强重点人群行为干预的宣传教育,提高健康行为形成率,构建群防群控的防治局面,降低布病发病率。 二、具体目标 (一)社会公众 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知识传播手段,使广大群众了解布病是一种典型的人 2 畜共患病;了解布病传播方式和防护知识,培养良好的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生活工作习惯;了解布病的一般症状、临床特点、危害和预防知识,做到发病后能够早就医、早诊断和早期规范治疗。 (二)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 明确布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责任,建立健康教育制度,落实健康教育工作,促使重点人群了解布病传播知识、掌握防护方法、培养形成防病意识和生活作业方式,降低发病率。 (三)布病病人 医疗机构担负着对布病病人的健康教育责任。通过扎实有效的健康教育,使病人掌握布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慢性化危害和规范药物治疗要求等,主动配合治疗和管理,提高治愈率,降低慢性化率。 三、工作职责 (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编制布病防治健康教育材料,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众传媒、社区等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督促指导畜牧养殖场、牲畜屠宰场、乳肉皮毛加工厂和回族村镇等单位或地区,建立完善有效的健康教育制度、职业防护制度,落实畜牧养殖、牲畜交易和屠宰、乳肉皮毛加工等从业人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