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介入放射学(Interv entional radiology ,IVR)是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影像诊断设备的监视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等介入器材,对组织和器官进行疾病治疗或采集影像、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介入放射学以微创的特点和肯定的治疗效果,使其与内科、外科一起并列为临床医学的三大支柱性学科. 二十世纪 70--80 年代 随着介入器械和造影剂的发展和改善,高分辨率像增强器的出现以及 DSA 技术的应用使得介入放射学在世界各国迅速开展。 1976 年:Wallace 在《cancer》杂志以 interv entional radiology ” (介入放射学)为题系统阐述介入放射学概念,使这一概念和命名得到世界学术界公认 1977 年:Eu rich 首次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应用于冠状动脉。 介入放射学所需器材:1.直接X线透视 2.间接X线透视 3 DSA(为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首选的影像监视设备)4.USG 5.CT(透视) 6.MRI(MR 开放型设计,透视,发展前景好) 介入放射学使用的操作器械 1.穿刺针。外径用“ 号(G)” 表示,内径用“ 英寸(inch)” 表示。 2.导管。导管外径用“ F” (Franch)表示,内径用“ 英寸” 表示。注:1F=0.33mm,1mm=3F) 3.导丝 4.导管鞘。导管鞘外套管的直径(内径)用“ F” 表示,常用为 4—6F,内芯的内径用“ 英寸” 表示(以便与通过的导丝相对应)。 5 支架。分为血管系支架和非血管系支架 6.其它。 介入放射学使用药物 一.血管收缩与扩张药物 (一)血管扩张类药物:增加被造影血管的血流量,使图像更清晰,更易显示出血部位。1.罂粟硷 2.前列腺素 3.妥拉苏林 4.硝酸甘油 (二) 血管收缩类药物:减少被造影血管的血流量,主用于对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和肿瘤的显示和治疗。(肿瘤血管为单层内皮细胞,缺乏α 受体,对血管收缩剂缺少或没有反应) 1.肾上腺素 2.加压素 3.血管紧张素。 二.止血与抗凝、溶栓药物 (一)止血类药物: 1.Vit K3 2.Vit K1 3.氨甲苯酸 4.鱼精蛋白 5.酚磺乙胺(止血敏、止血定) 6.凝血酶 (二)抗凝药物:通常用于防治动静脉的血栓形成,介入中主要用于血管成形术前后的抗凝治疗。1.肝素钠(肝素) 2.华法林钠 3.阿司匹林 4.双嘧达莫(潘生丁) (三)溶栓药物:主要用于动脉血栓及部分静脉血栓的治疗。1.链激酶(溶栓酶) 2.尿激酶 三.抗肿瘤药物 按药物来源分六类:即烷化剂、抗代谢药、抗生素、植物药、激素及其他类型。 按药物对细胞增殖周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