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 气阴两虚证:倦怠乏力,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苔薄或花剥,脉细数或沉细。2. 肝肾阴虚证:头晕耳鸣,口干咽燥,腰膝酸痛。两目干涩,舌脉: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或沉细。3. 脾肾亏虚证: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腰膝酸软,口干不饮,大便不实,舌淡有齿痕,脉沉细。兼证1.痰瘀证(贯穿于疾病始终)症状:舌色暗,舌下静脉迂曲,瘀点瘀斑,脉沉弦涩。2.湿热证症状:兼见尿频、急迫、灼热、涩痛,舌苔黄腻,脉滑数。二、常见症状 / 证候施护(一)水肿1. 评估水肿程度,监测体重、腹围。2. 观察排尿的次数和量,使用利尿剂者观察电解质和生命体征变化。3. 阴囊水肿者可局部垫起,避免受压;严重胸、腹水时取半坐卧位。4.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肾、内分泌等穴,耳部水肿患者禁用。(二)皮肤瘙痒1. 着柔软棉织品,避免化纤、羽绒、羊绒等织品,沐浴或泡脚时水温40℃以下。2. 修剪指甲,指导患者勿搔抓皮肤。3. 遵医嘱给予中药涂药。4. 遵医嘱中药药浴, 药液温度在 40℃以下,药浴时间要短, 以 20 分钟为宜。5. 遵医嘱中药熏洗,皮肤破溃者禁用。(三)泡沫尿(蛋白尿)1. 观察尿泡沫多少及消散时间。2. 注意观察发热、劳累等因素对患者蛋白尿的影响。3. 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肾俞、脾俞、气海、三阴交等穴。(四)恶心呕吐1. 保持口腔清洁。2. 舌面上放鲜姜片,以缓解呕吐。3. 口中氨味者,予以冷开水或饮柠檬水漱口。4. 遵医嘱艾灸,取膈腧、胃腧、神阙等穴。5.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内关、合谷等穴。(五)头胀肢乏1. 定时血压监测,高血压危象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立即报告医师。2. 保持大便通畅,勿屏气或用力排便。顺时针按摩腹部。3.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三阴交、足三里、风池、百会、太阳等穴。4.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脑干、神门等穴。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 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2. 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3. 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二)特色技术1. 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2. 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3. 艾灸(详见附录 2)。4. 中药涂药(详见附录2)。5. 中药药浴(详见附录2)。6. 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 保证病室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2. 做好个人卫生。3. 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程度进行评估,定期监测血糖。采用中低强度的有氧耐力运动项目,如步行、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