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语文教学探微语文教学探微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被“应试”所桎梏甚至被扭曲而偏离其应有的轨道。在高考、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以考试为中心、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成了我们整个基础教育的大环境。“分数定一榜,一榜定终身”,使学生的命运前途、学校的声誉效应都维系在一张试卷显示的分数上这就使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以学生掌握知识为教学的第一目的,要考的内容重点教、反复教,甚至考什么,就教什么,对学生进行反复的知识训练。这就违反了语文教学的本源,违反了学生身心进展的规律,学生是在一种高压下被动地学习语文。 怎样才能使语文教学回归其本真状态呢?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树立大语文观,突出一个“博”字 教语文,到底教些什么?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教者。语文既有工具性、思想性的一面,又有人文性的一面,亦即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如何用文字去表现“情”、实现“意”的。推究语文之源,其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它涵盖的并非那一篇篇文章所能尽述的。无论老师怎么用屈子的离骚幽情、陶潜的悠悠南山、杜子美的笔底波澜、太白的青天揽月和呼唤人性复活的列夫·托尔斯泰等来熏陶,都难以掀起学生的心理共鸣。 究其原因,我们是用“应试”的方式来对待学生。对此,我们要将教育客体和教育主体统一起来,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要与社会、时代相联系,建立“应试”(课堂教学系统)到“应世”(社会生活系统)两者之间的链接,把学校变成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小环境。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从打电话到会客人,从听广播到看电视报刊杂志,从留言条到申请书,从同学争辩到家庭讨论,从街头广告到家用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语文能力的训练和运用。 由此,老师应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将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同时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知、所感带进语文课堂,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生活气息,才会充满生机灵气。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二、讲求教学策略,注重一个“活”字 1.重自主合作探究。 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建立在现代学生观、学习观基础之上的语文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应用于语文教学,它所提供给老师的是一个教学的平台,老师可在这个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而且,每一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是自然生成的,是个性化的。 2.重方法,学会迁移。 语文教学应使学生逐渐掌握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具有个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