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关于老年社会学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专业:年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老年社会学关于老年社会学概述....................................................................................................1一、老龄化........................................................................................2(一)老龄化趋势.......................................................................2(二)人口老龄化表现形式.......................................................2(二)老龄化的原因...................................................................3三、面对老龄化的对策....................................................................3(一)、做实“个人帐户”,逐步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3(二)、建立老年医疗健康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3(三)、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4(四)、在农村实行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制度...................................................................................................4(五)、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4(六)、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4三、总结............................................................................................5概述“老年社会学”一词是1943年由E·J·斯蒂格利茨首先使用,而后美国社会学家EW,伯吉斯第一次对老年社会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1948年奥托波拉克出版《老年的社会调适》一书,标志着西方老年社会学体系的初步成型。中国的老年社会学研究始于四十年代,经验调查兴起于八十年代前后.但在学科的建设上,老年社会学仍举步维艰。自1985年袁缉辉等发表《城市老年生活研究》以来至今,只有两本老年社会学著作,即1988年李德滨著的《老年社会学》和1989年袁缉辉等著的《当代老年社会学》。叶乃滋在1989年曾撰文指出:“目前,我国老年社会学研究仍处于初创阶段,突出的特点是科学精神不足和缺乏理性力量”,并进而指出,学科的逻辑起点不明确、研究对象不明确、研究方法落后、研究心态上的自然主义,是老年社会学研究的薄弱之处‘时隔6年,老年社会学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上述弱点并无明显改观。如果说国外老年社会学理论具有二定的范式,那么中国老年社会学目前尚处在“无流派的流派”阶段。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面对我国这样的大国,养老问题越来越凸显的格外明显。一、老龄化(一)老龄化趋势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现有60岁及以上的人口1.32亿,占人口总数的10%,65岁及以上人口为0.8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一些专家预计,今后五十年,老年人口还将以年均3.2%的速度递增。到204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将达到约4亿人,占总人口的约26%,平均不到四人就有一位老人,在大城市中大约每2~3人就有一位老人。(二)人口老龄化表现形式1、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增长快。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而法国用了115年,美国用了60年,最短是日本用了25年,故我国人口龄化速度与发达同家的速度相比十分惊人。2004年中国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1%,以后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接近1.41亿,我国已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人口的1/5,占亚州老年人口的1/2。开成原因,由于我国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减少了出生,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同时人口预期寿命延长,造成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出现了低生育、低死亡的结果,从而显得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